融入生活 融入课堂 融入血脉——学校传统文化培养探索与实践

“勿忘国耻,青年当自强!”9月18日,上海电力学院举办了“对话抗战英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特别活动”,这是一次特殊的军训课,一千多名2015级新生聆听了3位经历过抗日战争老将军、老战士的感人事迹和动情寄语;这是一次生动的传统文化现场课,传承“爱国、勤学、务实、奋进”的校训、共抒爱国情,齐立报国志。

传统文化并非只是古籍典章,中华民族传承的精神和文化气质更要有现代的形式和载体。上海电力学院通过探索和实践,要着力培养对中国文化根尊重和扬弃、对中国文化魂坚守和创新、对外国文化包容和借鉴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融入生活点滴 俯仰皆拾

每年的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上海电力学院都会组织学生体验民俗过节。他们在留学生中开设了中国民俗课程,满足他们了解中国民风民俗的需求,为了让留学生能亲身体验中国节日风俗,并和杨浦区定海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浦东惠南社区等联谊,开展活动。让留学生走进社区学校,现场感受上海传统节日民俗风情。

包元宵、包青团、包粽子等活动得到了留学生的欢迎和热烈参与。节目表演也很精彩,几乎每个同学都上台献艺了,既有非洲同学们热情洋溢的歌舞表演,也有东南亚同学的小合唱和蒙古同学的特色节目。不过让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还是社区学校特聘的魔术师表演的魔术。压轴节目猜灯迷是最具挑战性的,一个人单打独斗肯定猜不出,于是同学们自发组成小团队,几个人一起出谋划策,猜出了就去评委老师那里对答案,“答对了,恭喜你!” 拿回来的小奖品当场就被拆封了,时不时地引来阵阵欢呼声。

上海电力学院在环境文化方面,设置了“经天纬地”、“知识之窗”、“对弈”、“拼搏”等一批主题雕塑,以及爱迪生、法拉弟等科学家胸像;在活动文化方面,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新生节、科技节、体育健身节、“一二九纪念歌会”、研究生学术论坛与暑期学校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科技、艺术和体育活动,还举办“人文讲堂”、“励志讲坛”、研究生系列学术讲座等;在文化宣传方面,进一步改版并完善校报、校广播台和校园新闻网,创设校园视频台,努力形成全方位传统文化宣传态势。

融入课堂教学 润物无声

“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的学习使我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儒家、道家、佛家的主要人物和思想的介绍,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我是工科生,但也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础。”2011级电气工程学生于海洲这样写道。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是上海电力学院的从2003年起开设的全校选修课,得到了学生的欢迎。主讲教师之一的王耀庭教授表示:“电院学子不仅要成为电力工程师,更要树立起中国文化自豪感,通过自己不懈的修为提升,成为有人文精神和责任担当的工程师,成为国家和民族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优秀公民”。

用古诗“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来解释了参照物的知识。这是上海电力学院数理学院李鹏飞老师的教学特色。他擅长将古诗融入物理教学中,把原本枯燥的物理课讲得生动有趣,诗中学“理”,深受同学们的喜爱。李老师第四次获得学生评选的“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被授予“特别荣誉奖”

社会科学部的安艳老师在《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中渗透了许多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比如介绍中国的建筑,尤其介绍四合院时,向他们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人家庭意识强,几代人居住在一起。这种大家庭生活,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和”的特点。

教学与科研是大学精神与文化传承最为重要、最为直接的两大基础。作为一所电力类高等学校,学校一贯围绕着电力工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展开教学与科研。注重从生产一线寻找研究项目,并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积极编写新教材与新教案。教学计划与方案、课程设置与优化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掌握电力生产运行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新技术成果。针对电力工业技术密集、自动化程度高、大功率、大容量、特高压、全程全网的特征及趋势,在教学与科研中,着重提升师生的全局观念、环境保护意识、团队协作与创新精神;针对电力公共服务行业的特征,在教学与科研中,着重增强社会责任意识、优质服务意识、诚信意识、万无一失的安全意识,培养师生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作风。目前,学校正从课程质量、专业特色、实践创新能力、教师教学能力诸方面全方位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以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和技术转移中心为龙头、带动科研大平台建设,进一步营造科研工作跨越式发展的浓厚氛围。


融入血脉品格 潜移默化

9月9日,上海电力学院校长李和兴为2502名本科新生上了入学第一课,主题是“责任与担当”,寄望他们成才报国,担当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责任。

在上海电力学院,新生入学时讲责任,毕业生离校时也讲责任,“责任”教育贯穿在大学四年中。该校党委书记成旦红介绍:“学校培养的人才大都从事与电力相关的工作,安全责任意识尤为重要;并且无论将来职业如何,社会责任感都应当是大学生的首要素质。”

“感恩与责任教育”是上海电力学院新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重点内容。一方面,通过“学生党员引导”“党员教师指导”的模式,由优秀学长做值日班长,优秀老师进课堂开展各种主题讲座和交流,引导新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规划”。另一方面,以研讨现实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使大学生深刻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上海电力学院在六十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了“务实致用、明理致远”的办学理念,培育了“立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的人才培养特色,特色致力于学生四种能力的提升:一是价值研判能力,二是辩证思维能力,三是心理调适能力,四是实践动手能力。如果要求再高一点,还有审美鉴赏能力。无论哪一门课程的教师或哪一个岗位的管理人员,都要树立“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并有所行动,全校有合力,有思路,有机制,有氛围。

“务实致用”中的“务实”,就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致用”就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用”即应用、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谋略与方法。“务实致用”是一种偏重于工具理性的表达,阐述做事之功:夯实基础,崇尚严谨,讲究实证与逻辑,掌握并提升解决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方法,由此彰显学校的历史底蕴和广大师生的实干精神,鲜明反映学校以工科为主的办学特色。 

“明理致远”中的“明理”,就是严谨治学,诚信做人,追求真理;“致远”就是志存高远,与时俱进,追求卓越,“远”即良好的愿景、高尚的境界与情操。“明理致远” 是一种偏重于价值理性的表达,阐述做人之道:目光远大,心怀天下,超越专业,富有责任担当意识与开拓创新精神,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与人民幸福作贡献,由此展现广大师生的人文情怀与发展前景,鲜明反映学校培养光明使者的崇高使命与责任担当。“务实致用”与“明理致远”体现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统一,求实与务虚的统一,脚踏实地与仰望星空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