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文明创建特色巡礼

  

一、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能机学院秉承“扎实、敬业、明理、奉献”的院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特色工作为抓手,以资源整合为方式,积极探索以“文化引领、分类导航、师生联动、全程育人”为理念、以“一条主线,五个平台”为抓手的导航制育人体系。

  

(一)“师生体育节”

  

“师生体育节”作为我校品牌项目,开创至今已是第十一届,活动面向学院全体师生,以增强师生的体育锻炼意识为目的,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和沟通为宗旨。在响应我校关于加强师生体育锻炼的号召的同时,更为我院广大老师和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课堂之外促进了解、加强沟通、增进情感的平台,深受老师和学生们的喜爱。

(二)“党员督导队”

  

能机学院党员督导队的宗旨是“自我管理、服务同学、服务大家”,工作内容包括监督,引导和协助。监督包括监督学院学风、寝室卫生和监督党员作风;引导包括引导入党积极分子,引导党员自我提升,引导大家发挥作用。协助旨在立足基层,协助学院培育新力量,具体活动包括新生入学交流,成立党章学习小组,协助学院完成初级党校培训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的开展等。

  

(三)“党员教师固定岗”

  

“党员教师固定岗”是为了增进一线教师与全体学生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而搭建的平台,党员教师负责解答学生在学业、生活、职业生涯等各方面的问题。本项目涵盖范围广泛,每期主题鲜明,内容包括新生入学适应问题、专业答疑解惑、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就业咨询以及科创经验分享等方面,方便能机学院党员教师走入学生群体、贴近学生群体、了解学生群体,为学生提供了多渠道的服务。

  

(四)“我很能,我机智”

  

“我很能,我机智”激励学生成才项目立足全院学生的综合发展,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借助项目化的运作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开展创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根据活动内容所属学生工作范畴的不同,项目划分为专业学习类、党建特色类、团支部建设类、项目化类和班级建设类五大类型。近年来,项目形式不断创新,学生的参与热情不断高涨,立项的数量和结项的质量大幅攀升,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拓展了高校全方位育人的内涵和途径。

  

(五)“学志堂”

  

“学志堂”项目面向本学院全体学生,通过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以课外学术讲座为主,沙龙、座谈等形式为辅,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小规模为主、大规模为辅,互动交流式为主、单向讲授式为辅,开展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讲座与交流活动。根据专业思想教育、学科前沿研究、人文素养提升等主题将讲座专题划分为:通识类、史学类、心理类、职业规划类、实事热点类、学术专业类等,旨在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丰富学生课外文化活动,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为学生打造一个“学习、励志、成长”的平台。
二、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新学院成立以后,学院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营造文化育人良好氛围,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学院发展,形成了我院特色,工作初显成效。

 (一)“全程导师制”彰显育人品牌


      学院的“导师制”始于1998年,“导师制”将“为人、为师、为学”与育人紧密结合,形成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科创导师制”、以结对助学为主的“助学导师制”,以生涯导航为主的“班导师制”交叉融合的“全程导师制”,构建了全员育人新体系。校党委书记、校长、学院院长率先垂范,实现了学术骨干教师的全员参与和学院全部班级全体学生的全覆盖。充分利用导师的人格魅力和学术修养引导学生专业学习和全面成长,实现与辅导员育人模式有益互补;不断创新形式注重实效,齐心协力,积极有效地丰富了高校全员育人的内涵和途径,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程导师制连续多年被评为校“优秀品牌项目”,荣获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创新形式和实际效果得到广大学生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近年陆续被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电力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二)“育英计划”打造青年教师培养平台


     “育英计划”是学院为提高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在职骨干教师和退休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教学和科研骨干,而实施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学院从教学、科研、学生工作等方面为青年教师提供相应的平台、提出目标要求并进行考核,是环化学院青年教师培养方面的重要举措。通过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目标、“结对子活动”落实老教师的“传帮带”,不断交流与反馈解决具体困难的形式帮助他们,使得学院青年教师能在一个团结和谐与良好学术氛围的环境中不断成长。

通过我院“青年教师培养育英计划”,实现了新进青年教师覆盖100%。青年教师在教学工作、科研完成和学生科创培养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我院青年教师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自然基金、晨光计划等6项。 青年教师的讲课态度、方法和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从督导组专家和期中教学学生座谈会反馈得知,我院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所提高,并且受到好评。也积极引导青年教师投身于指导大学生科创工作中,近两年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及华东赛区一等奖和陈嘉庚青少年发明二等奖、首届“协鑫杯”绿色能源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一等奖、三等奖等较好成绩。

      (三)以工会工作为平台,加强凝聚力工程建设

       2014年,学院在“茗品轩”特色活动的基础上,为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开展了“舌尖上的环化”美食活动。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征文比赛、乒乓球比赛、扑克牌比赛等各项活动中分工会积极组织我院教师认真参与,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奖。学院积极推进“教工小家”和“妇女小家”建设,以服务暖人心、聚人心。学院党委不断加强凝聚力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和谐校园建设,通过每年寒暑期家访、慰问等活动,加强党政班子与群众的联系与接触,在学院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通过各种人文关怀,实施学院文化凝聚。学院推进院务公开,及时将一些通知、告示及时发布于学院网站与学院公告栏。另外,在加强民主管理方面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每年召开教授委员会会议听取专家意见讨论学院与学科发展等重大问题。

学院党委不断加强凝聚力工程建设不断推进和谐校园建设,通过每年寒暑期家访、慰问等活动,加强党政班子与群众的联系与接触,在学院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通过各种人文关怀,实施学院文化凝聚。学院推进院务公开,及时将一些通知、告示及时发布于学院网站与学院公告栏。另外,在加强民主管理方面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作用,每年召开教授委员会会议听取专家意见讨论学院与学科发展等重大问题。

 (四)志愿者服务社会

  

      我院学生积极参加城市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各类主题实践活动和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如16号线野生动物园站和罗山路站、灶村服务中心、听潮幼儿园、敬老院、爱心支教等;我院依托校外实践共建单位,积极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积极参与社区文明创建活动,近3年我院与江西普衡希望小学、敬老院、地铁站长期共建,倡导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弘扬传统美德。

三、电气工程学院

     特色项目之一:以项目化方式推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电气学院分党委《“项目化”视阈下少数民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路径研究》课题于2016年成功申报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立项。少数民族学生作为本民族青年中的佼佼者,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他们在本民族地区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政治、文化地位。依托项目化平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能更多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有较强的针对性,强调个体作为“项目经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实践、收获与体会。分党委以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项目为抓手,实施“整合资源、下放项目”工作,引入项目化管理模式,发布《电气工程学院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项目化活动通知》,全面推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通过少数民族大学生积极申报,学院学生工作委员会会投票审议,评选出2016年度“少数民族学生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项目”重点项目5项,一般项目9项。

     学院将此作为文化建设特色项目之一,按照“项目化管理、具体化落实、过程化监督”的工作要求,使得少数民族大学生基于自身需要,在项目化情景中,对教育者所传递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进行反映、择取和整合等内化阶段,并予以践行和反馈调整,形成价值观认同和民族认同和谐共生的过程。一方面创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方式方式,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另一方面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治、文化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和未来保障。

     特色活动二:  以区域化党建为抓手,城校相融,服务社区  

      学院分党委以区域化党建为抓手,与惠南镇党员服务中心、惠南镇西门社区党总支等多家单位签约建立志愿服务基地。以党员志愿服务基地为载体,深入开展“三结合三发挥”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1.党员自觉参与和组织引导相结合,发挥组织带动作用

      在党员志愿服务社区活动中,采取自觉参与和组织引导相结合的原则。学院给每位学生党员下发了《电气工程学院大学生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登记表》,要求每位学生党员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可以以党员个体为单位在所在班级或家庭所在社区开展;也可以在分党委的志愿服务基地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结合两学一做,分党委与社区党总支开展了专题联组学习。通过学习,党员们纷纷表示将继续深化社区服务,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思想上、行动上的先进性。

      2.志愿服务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发挥聚才育才作用

      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党总支有效把志愿服务和人才培养结合起来。学生党员在对有需要的人群给予关心和帮助的过程中,不仅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而且能使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和坚定的政治信念。此外,学生党员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中,对自身的语言表达、沟通协调等综合素质都有很好的锻炼与提升作用。

      3.党建育人和社区建设相结合,发挥和谐共进作用

      针对社区党员年龄偏大,社区文化程度偏低,文化氛围偏弱等问题,学院分党委以每周志愿服务和优秀学生党员长期挂职锻炼相结合的方式,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添砖加瓦。同时,社区有经验的党政工作者也来高校为党员定期进行培训和讲座,提高党员素质。目前,共建单位西门社区党总支书记、惠南镇妇幼保健所副所长等人均已来校为学生党员开设讲座。

四、自动化工程学院

自动化工程学院成立于2012年。是一个年轻的学院,但学院又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其前身可追溯至1952年上海电力学院建校之初的动力系仪表组,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先后经历了信息与控制技术系(1990-2004)、电力与自动化工程学院(2004-2012)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为顺应学校发展战略和学科布局调整的需要,2012年自动化工程学院独立建制。成立以来,学院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从学院所面临的内涵建设艰巨任务与学校要求出发,形成自己的工作理念:要多做些基础性工作,以有效支撑内涵建设,保证学院重点性工作的顺利;要多做些补缺性工作,以全面履行班子责任,兼顾学院整体性工作的进行。在文明创建工作方面也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很多成效。

(一)在团队建设方面:自动化工程学院电站自动化与节能技术青年研究团队荣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称号

1.功立业,对接国家能源战略服务电力企业需求。
该团队紧紧围绕浙江省电力公司、上海自仪股份公司等电力企业的实际需求,通过发电机组优化运行、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以及风光互补微电网技术等研究,完成10多项课题,为电力企业节能减排与智能微电网建设提供强大的技术服务。
    2.奋力功关,建成上海高校首套百万机组仿真平台。
该团队牢牢把握“〇八五”工程发展机遇,集中优势资源力量,在原先基础上建成了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激励式全范围仿真系统,填补了上海高校空白,为实现电厂监控、机组数据采集与诊断分析等提供有力的实验支持。

3.成果显著,付诸教研出效益、培养学生出成绩。
深理解高校育人成才与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增强学科科研实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获评上海市精品课程、上海市全英文教学示范课程各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一五”863计划重点项目子课题等10多项,申请专利10多项,发表论文150多篇;指导学生(团队)近五年获“飞思卡尔”智能车模大赛、西门子工控设计大赛、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上海市科创杯等赛事奖项数十个。

(二)在先进个人方面:自动化工程学院杨平教授获得上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杨平教授1984年入校,工作近 30年。主讲课程14门,主编教材10本,主持课程建设和教改项目10余项。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1本,申报专利8项。目前是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硕士生导师,市级精品课程“自动控制原理”负责人,上海电力学院控制理论应用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动力工程学会自控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过程检测控制仪表分会常务理事。

杨老师主讲过的课程,大部分课程都是面向本科生开的,是为数不多的坚持在教学一线为本科生上课的资深教授之一。杨老师主编教材,现在快退休了一直没有断过。杨老师在授课、毕业设计指导,特别是在青年教师培养方面也为学院做出了重要贡献,主持课程建设和教改项目10余项。科研方面,也取得突出成绩,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包括我校首项863项目。去年还出版1本专著:多容惯性标准传递函数控制器设计理论及应用技术。

杨老师在教学与科研方面也获得很多奖项,1993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1/1993上海市高校优秀青年教师,1998评为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2007评为上海市高校教学名师。

杨老师数十年始终保持严谨的治学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作出突出成绩,受到师生广泛好评,但他始终甘于寂寞,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真正把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落实在实际行动中的。

    (三)自动化工程学院组织观看中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直播情况

     根据校党委组织部的通知要求,自动化工程学院积极组织全院师生党员观看中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直播,提前布置了集体观看场地,调试了设备,通过各渠道发出了通知,于7月1日上午9点,在致远楼304会议室组织了集体观看,自动化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马进明、副书记余南飞、副院长彭道刚等党委和行政班子成员都到场观看,行政、教务、辅导员及部分老师也参加了集体观看,研究生各支部党员也到场观看,根据签到人数统计,师生56人参加了集体观看,很多党员在家或通过其他方式进行了观看,回顾了党的光辉历程,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

     “作为一名学生支部书记,要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在专业学习上从不放松,始终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我要继续保持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的完成学校和党组织交给的各项任务。虚心接受同学们对自己的批评和建议,努力改正,不断地提高自己。”2014电机与电器研究生党支部书记任文刚心潮澎湃。2015电气系统检测与控制研究生党支部书记邱亚鸣说:“我们学生党员担负着未来党和国家的建设重任,应该以这些受表彰的党员为榜样,传承党的信念,推动党的事业,发扬党的传统。”辅导员金一文说:“作为一名党员,我深刻体会到身上所承担的那份责任,坚持以学促做,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与各项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为国家、为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家纷纷表示,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自觉以先进为榜样,在各自岗位上开拓创新、争做贡献,以优异的学习、工作成果向党的95岁生日献礼。

     本次组织全院师生党员观看中央“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直播,是一次深刻的党员教育,驱动全院师生党员树立坚定信念,将党性学习教育工作引向深入,使全体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更加团结统一,共同为学院的美好建设增砖添瓦。

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学院按照全校统一工作部署,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一)以学风院风为基石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

学院扎实落实育人为本的理念,强调学院学风建设要“见微知著”,从小处着手、落到实处。针对学生在课堂上,低头看手机、抬头率很低这一现象,学院开展“别让手指划破你的青春”的活动,活动开展以来,课堂氛围有了明显的改善。组织开展“阅读经典代码,帮你走出游戏”系列活动,邀请学业优秀的学生、专业教师以及校外专家,向同学们讲解经典代码,鼓励同学们参加科创项目,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学生党支部搭建“党员微课堂”平台 ,党员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自由选择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准备内容,向其他党员同学讲解,拓展了同学们的知识面,锻炼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工党支部开展“弯腰做人梯俯身铺长路 搭建守护桥——党员教师8小时之外网上网下值班制度” 教工党员利用易班平台,在8小时之外开展了网上值班制度,解答学生的各种疑惑,全方位服务学生成长。

(二)以科创学术为动力 建设创新型党组织

学院立足学科搭建“四个平台” 营造浓郁科创文化氛围。学院搭建“学术育人”平台 ,组织安排高水平专业学术讲座,指导学生了解行业动态和专业前言,拓展眼光、开拓思维。搭建“实践育人”平台,利用上海的区位优势,积极利用校外资源,开展专业实践教育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专业展览活动,如:工业博览会和国际科普产品展览会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专业兴趣。搭建“竞赛育人”平台,每学年组织ACM编程大赛和学科竞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同时组织科创队伍参加科创竞赛,提高科创水平。搭建“班级育人”平台 ,设置创新创业实验班,在课程设置上专门设置了“创新创业概论”课程,对“创新创业实验班”同学,学院专门配备有横向课题的老师定向指导,并将有益的经验推向全院。

(三)以志愿精神为引领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学院以“春雨计划”为载体,注重发挥师生党员在社会责任担当方面的表率作用,核心思想就是致力于公益,给予他人关爱,传递爱心。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尽自己的心意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义务献血工作历来是我院学生工作的亮点,学生献血率走在全校前列。目前我院也是全校唯一开展成分献血的学院。通过献血工作,对同学们进行志愿精神教育。学生党支部与农民工子弟学校博奥小学开展“大手牵小手,用心感悟,点亮希望”的共建活动,给农民工子女带去关爱和温暖。定期赴南汇第一福利院进行了关爱老人活动,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敬老的意义和奉献的快乐。与盐仓小学共建,开展“云计算,微志愿”科普志愿活动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收获快乐和幸福,并将志愿精神一直传承下去。学院团总支志愿者服务部到上海科技馆开展志愿者服务工作。为游客提供各种周到的服务,协助工作人员完成工作任务。

六、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信学院秉承“服务师生、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的理念,着力培育理想信念凝聚的党员队伍、着力培养为人民服务的党员队伍,以理想引导思想、激发斗志加强党员服务意识。学院规划整合现有党员活动,通过“导航讲坛、导航咨询、导航服务”三类平台的搭建,深入开展党员导航活动,促使学院党员立足自身,扎根本职,联系实际,自觉投身到各项活动中,起到党员“亮身份、树形象、显示范”。

(一)以党风带学风,教学相长树信仰,激发学生内动力

1.启蒙学生职业规划,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
分党委坚持开展职业规划教育,引导教师党员为学生开展专业启蒙,帮助学生积极学习兴趣,有意识地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以专业优先为原则,为每个班级选配素质优、业务精、能力强的专业党员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一年级班级与班主任工作融合,侧重学习方法适应、专业思想教育等,高年级以大学生科创、教师研究项目为基础,侧重学术研究能力培养等。

2.口述党史微故事,激发共产主义信仰力量
以通信工程学生党支部为核心,开展党员“知信行”口述党史微故事讲坛,加强学生党员对党史理论学习,从我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事迹中激发起党员的情感共鸣,引发他们独立思考,激发信仰力量,促使他们主动在学习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起“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先进形象。

(二)党员示范我行动,交融互助师生情,党员就在身边

1.关注学生考研就业,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各教工党支部以建在学科上的优势,联合共建的学生党支部,针对毕业班学生开展了系列指导服务活动,如以“关注学生考研就业,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为主题的组织生活,为学生进行考研、就业服务,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提升支部服务性感召力。

2.优质示范我行动,师生互动添智慧
为及时有效地为学生提供学习、生活上的答疑解惑,学院搭建了多个“师生党员就在身边”示范服务平台。如由教师党员组成的“学业导航室”:以师生互助互进为基础,教师党员义务值班制,帮助学生解答各类学业问题,包括专业学习类、职业规划类、心理辅导员类。又如电信学院加油站—“信之悦”:有学生党员值班,提供大学生学业咨询服务,提供读书休闲,图书交换功能等。

3.入党联系人行动,党员教师助力学生党建
结合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实际,教工第三党支部与电子科学学生党支部实行了“入党联系人计划”,由专业党员教师担任学生发展对象的考察联系人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对发展对象进行培养考察,同时用教师党员的自身实际影响学生党员,提高党建质量。

(三)责任奉献, 激活党员服务热情,服务他人显成效

  

     1、积极宣传志愿者精神,学雷锋等志愿者服务活动常态化

     电信学院积极弘扬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号召全院学生以“雷锋精神”为榜样,弘扬雷锋同志助人为乐、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积极与共建单位联合开展工作。学院积极组织志愿者队伍前往南汇桃源儿童家庭寄养服务中心,开展了“关爱儿童,呵护成长”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前往浦东光明中医医院协助医务工作者开展门诊工作;前往团中央旧址渔阳里开展了“服务红色基地,重温革命历史”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为前来参观的人们普及共青团的革命历史。志愿者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深刻感悟到了雷锋精神的内涵,意识到自己作为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弘扬了电院学子的正气,展现了电院学子的靓丽风采。 

     2、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培养志愿服务品牌

     学院积极拓展志愿者服务基地工作,其中浦东新区民办浦光小学作为基地之一,结对四年以来,学院分团委学生会开展了主题包括 “情系浦光学子,送电信真情”、“传递真情,奉献真爱”、“予暖拾梦”、“捐一床棉被,暖一颗童心”、“爱让梦飞”、“赠爱助梦”等爱心捐赠活动,目前已经成为学校志愿者品牌项目。自2012年电信学院与浦光小学共建以来,举办活动十余次,25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服务人次达800余人次,募捐衣物文具等近3000件,学院志愿者用自身实际行动尽力去帮助孩子们完成梦想。服务具体包括:募捐衣物传爱心。每年毕业季我院举办爱心义捐活动,收集毕业生留下来的被褥、衣物、文具书籍等,通过我们的志愿者细致的挑选、整理,将这些募捐的物品打包带到浦光小学。校园支教暖童心。

     3、注重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师生党员志愿服务参与率高

     电信学院注重志愿者服务机制的长效性,积极拓展团组织的活动新渠道,加强团员青年与志愿服务之间的紧密连接性,引导我院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促进我院共建单位志愿者服务活动更好的开展。同时为了鼓励广大党员踊跃参与到志愿服务中,通过党员示范岗的推荐,进一步在党组织中推动志愿者工作的常态化,目前师生党员服务工作参与率达100%。

     4.师生志愿服务行动,社区服务正当时。
     学院一直重视提高党员的社会责任使命感,引导党员“尽义务、做奉献、树形象”,全覆盖地开展了在职党员到假期社区报到,积极参与校外公益活动,学院制作《志愿者服务记录卡》,要求每位学生党员在每一学年内,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时间、寒暑假时间,自愿、无偿地服务他人、奉献社会50小时以上。同时学院也为学生志愿服务拓展平台创造机会,如倡导预备党员前往共建单位浦东光明中医院开展志愿者活动。
     5.激励党员奉献在岗位,建功立业在岗位
     晨跑考勤示范岗和图书馆示范岗,由学院党委和体育部党总支、图书馆共同努力搭建的服务平台,优化教师的本职工作,提高学校学生晨跑和学习质量。充分发挥我院学生自我管理、自我锻炼、自我服务育人机制。让学生党员在基层平台中进行锻炼,加强党性修养与党性锻炼,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七、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是上海电力学院原管理与人文学院改建而成的一所年轻的二级学院。古人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全国管理学院中年轻的一员,我们利用位处上海国际大都市的地域优势,以及作为华南区和长三角地区唯一一所电力学院的区位优势,以“聚焦电力,体现电力特色”为办学理念、并因此发展建设相关的学科专业。我们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特色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努力形成 “刻苦、勤勉、求是、创新” 的优良学风。

  

(一)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网络宣传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搭建实践教育基地,将核心主义价值观教育融入到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中。通过新生班级辩论赛、 “国防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感恩节“蓝丝带”等活动凝聚青年学生,培养人文情怀,强化思想引领。学院指导分团委、各团支部与党支部,洽谈了涵盖图书馆、村委、小学、残联、敬老院等类别的共建基地,通过学生“一帮一”结对、爱心支教、关心智障儿童、关爱老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育和践行核心主义价值观。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创设“印象经管”微信平台,提供校园资讯、时事热点、学院动态、通知公告等信息,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发布信息,定期发布“经实践·实践经”等专刊、特刊,引领青年学生成长。2015-2016学年有效覆盖2133余人,从关注和了解青年需求的角度上开展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已经成为经管学院学生思想教育、文化引领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新平台新阵地。

  

    (二)落实教职工和学生党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有计划、有制度、有载体

  

     严格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定期召开党委会和党委会扩大会议。重视党建工作,对于重大工作事项,必须经过党委会充分讨论达成一致,形成会议纪要,并设专人督促执行进展情况。定期举行中心组学习会,根据学习内容,有时将参会人员扩大至党支部书记、专业负责人、辅导员,共同学习党的理论、探索学院发展道路。党委书记、副书记、党委委员主动给广大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按照学校“两学一做”的要求,2016年,我学院各党支部书记也均给支部成员上党课,并有两名教工党支部书记代表学院参加学校“微党课”比赛。每年初,经过各支部委员策划、支部党员讨论形成党支部的全年工作计划,各党支部按照计划有序开展支部活动,积极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对于出国访学的教师党员,党组织始终保持与他们的沟通与联系,及时将学习内容发给他们自学,并在党员回国后及时补课,并与支部党员交流国外访学心得,与支部党员共同探讨教书育人的方向。

  

     (三)坚持“三会一课”,组织开展党内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和党员民主评议

    

      经济与管理学院各党支部能够自觉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按照学校要求,认真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学习实践活动,召开党委会讨论确定经管学院“两学一做”教育学习活动方案,召开党委会扩大会议部署“两学一做”教育学习实践活动,根据学校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各项学习教育活动,设党务秘书督促各支部完成相关教育学习任务。我学院选拔两名教工党支部书记参加微党课大赛,共有17名党员参与“两学一做”微心得征集。另外,我学院各党支部十分重视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每次学习、参观前支部党员都能够做好充分准备,例如,行政教工党支部开展的参观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展,支部党员提前备课,在展览现场给支部党员讲党史、讲革命先辈的故事,给党员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并吸引了其他参观群众和国际友人的注意。

  

    (四)重视发展业务骨干、优秀青年入党,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

  

     经济与管理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推优制度,认真制定发展计划,严格作好学生党员选苗工作。在原有基础上制定了《经济与管理学院发展党员工作实施细则》,《经济与管理学院制定发展对象工作实施细则》共计近两万字,将党员发展过程中需要涉及到的每一步骤详细说明,全面了解入党联系人、园区管理员、任课教师、群众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意见,将所有流程、表格规范化,通过制度保障、程序规范保证党员发展工作的有序进行,保证发展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和有效,为后续党员发展工作把好关,确保党员发展质量。

  

    (五)积极宣传志愿者精神,学雷锋等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 

    

     学院充分发挥分团委作用,进一步拓展社会共建平台,为青年学生提供志愿服务机会。一年来,持续开展与永辉小学、祝桥镇团委、地铁16号线、等6个固有基地开展志愿服务,新增浦东图书馆南汇分馆1家共建单位开展志愿服务,参与服务760人次,服务人群达到14400人次。学雷锋活动月期间积极开展“3·5系列校园活动”、“学雷锋做先锋”、“我身边最美的雷锋”等雷锋精神·经管行系列活动,进一步引领“学习雷锋,奉献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风尚。搭建青年学生服务社会与奉献社会的平台,倾力打造学院“蓝”在行动志愿者品牌活动,加强对注册志愿者的管理,并新增注册志愿者263名,完善志愿者激励机制,力求学院志愿者服务的有效实施。

  

    (六)发挥高校优势,开放学校科研体育文化等资源,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习型社会和社区文明创建、大众创新创业等活动

    

     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要求,将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社会公益项目中。学院持续开展与祝桥镇团委、航海小学、博爱小学等四方联建的“快乐航班”公益品牌项目,实地开展爱心支教活动,服务于两所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一年来开展14次爱心支教,96人次青年参与服务,服务辐射492名学生。“快乐航班”开办近四年的时间,共设计了 “春暖花开旅游季”、“走进大自然”、“西方文学”等236种缤纷多彩的课程,长期为小朋友们带来了精彩的教学体验。共有学院青年学生453人次参与,我院学生的爱心奉献得到了祝桥镇政府和两所学校的充分肯定,该项目受到了浦东新区团委的表彰,曾获得“浦东新区优秀公益项目”的荣誉。

八、数理学院

1.依托特色项目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2015年数理学院“中国节、中国结”——充分运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获上海教育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典型案例 ”。该项目自2012年以来,以南汇博物馆“文博讲堂”、上海著名的“思南读书会”、校“扬帆论坛”为依托,利用线上线下搭建了 “传统文化理论学习”、“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文化践行”三个平台,构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外、进网络”的培养体系,积极推进了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和践行工作,充分发挥了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项目开展以来,参与人数达3000余人次,形成了以数理学院为点,带动全校师生(含留学生、民族生)共同参与的良好局面,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提高了师生的责任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多项活动被浦东电视台、新闻晨报等媒体全程报道,赢得广泛社会声誉。

2. 依托特色培育项目努力创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校园新风尚

数理学院依托上海电力学院文明创建特色培育项目“努力创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校园新风尚”,以大学生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为依托,着力打造创新人才培养主渠道,树立创新人才培养新品牌,努力形成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校园新风尚取得了丰硕成果。

3.积极宣传志愿者精神,学雷锋等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

  

     学院充份利用社会资源,对惠南镇上民办小学、特殊教育小学开展帮助活动。分别带领民办云翔小学(以外来务工人员为主)的同学前往南汇图书馆开展“我阅读,我快乐”活动,并搭建平台让他们和公办学校里的同学兴起联谊活动;在国际助残日对特殊教育小学学生开展“弘扬自强精神,播撒关爱阳光”主题助残活动,该活动还得到了浦东新区电视台,浦东时报的独家报道。为了进一步提高帮助效果。

学院从全方位的创新能力培养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立体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创新实践平台的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建立了完整的管理体系、过硬的师资队伍、搭建了扎实和完善的创新平台,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同时,学院积极营造和优化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良好创新文化氛围,依托科技节、科学商店、数理π报,建立的立体化创新动员体系工作网络等平台,以专题的课外科技立项交流会、“科技竞赛学长谈” 、老师专题讲座、学生跟导师进实验室等多渠道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同时通过“送出去”制度,学生学术讲坛等开阔学生眼界,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在多年的努力下,学生参与的人数逐年增加,覆盖面非常广泛,在各类奖项上取得了多项全国一等奖等荣誉,实现了学校多个零的突破,各类获奖在上海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校园科技创新氛围也越来越浓,不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该项目的开展推动了大学创新教育教学的改革,为国家培养创新型、创业型的高水平复合人才贡献了力量。
九、外国语学院

(一)试行道德体验式教育,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

外国语学院从2012年起,尝试在大学生中开展道德体验教育,2015年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开展了相关活动,即通过搭建体验平台,吸引大学生主动、自发、自愿地参与到德育过程中;通过组建“道德凹凸镜”项目团队,紧扣社会热点道德及公民意识事件,开展主题调研、“体验课堂”、“道德案例演绎”、“道德主题宣讲”、“道德人物座谈沙龙”等多种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活动,使原本生硬的道德教育演变为新鲜有趣的亲身体验,学生在自然而然的氛围中主动思考自身及社会存在的道德问题,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从而增强道德教育的效果。
外国语学院通过开展道德体验式教育,取得了以下成效:一是学生政治素质得到提高。通过道德体验式教育,学生受教育、长才干,思想信念逐步坚定,多名学生在参加活动后加入党组织,成为优秀的共产党员。二是学生参与积极性增强。参与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和活动后主动思考道德是非问题,学生个人修养得以提高。

(二)立足专业特色,传播外语文化——外语文化宣传系列活动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外语学习的知识和方法,拓宽学生外国文化知识的宽度和广度,外国语学院2015年围绕“立足专业特色,传播外语文化”的主题,发掘英语专业、日语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的专业特长,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开展了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

1. 延伸外语学习的课堂,为全校学生搭建提升外语能力的平台
创 “外语风尚季”,掀外语文化潮。2015年4月,外国语学院党总支指导学院分团委创办“外语风尚季”系列活动。“外语风尚季”活动包括组织: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词汇大赛、英语短剧大赛等竞赛活动;举办外国文化展示、外语歌曲大赛等趣味活动;举行外院圣诞迎新晚会等展示类活动;等等。
以专业优势,服务少数民族学生,创办“民族生英语课堂”,2015年为少数民族学生开展了课堂教学、网上平台答疑解惑、考级培训等活动。
调动教师资源,成立“英语戏剧小品社”。2015年在英语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该社已完成两部戏剧的排练并进行了公演,让同学在课余的互动中加强交流和培养兴趣爱好,帮助同学更好的学习英语。

2. 组织各类外语竞赛活动,培养一批外语学习尖子生
一年来,外国语学院组织我校各专业学生参加了校外的各种外语竞赛类活动,培育和发掘了一批外语学习尖子生。
3月,外国语学院积极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本次比赛全校共600多名学生报名参赛,通过测试最后共有33名学生获奖,获奖学生来自学校8个学院,在全校掀起了英语竞赛的热潮。

11月举行的第13届“21世纪·华澳杯”中澳友好全国大学生英语大赛决算中,我校推选的外国语学院三年级苏悦婷同学获得全国三等奖。

11月举行首届“科技杯”上海市高校日语配音大赛,我院日语专业教师指导的代表队获得了二等奖。

3. 共建实践基地,搭建宣传外语文化服务社会的平台
海宁社会实践基地开办“社区小小课堂”。2015年暑期,外国语学院浙江海宁实践队到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学院在基地开办了“社区小小课堂”,为社区中留守儿童开展外语辅导和互动活动。该实践队荣获“全国百强实践团队”称号。

  

(三)积极宣传志愿者精神,学雷锋等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

  

     2015和2016年,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外国语学院分团委积极组织大学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以“3.5”学雷锋日为契机,外国语学院南汇公交公司志愿者服务项目成功立项为校团委年度志愿者服务项目,学院定期组织学生赴南汇公交公司开展志愿服务工作。4月,学院党总支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与龙阳路地铁站服务活动。学院分团委联合浦东惠南镇团委进行“双报到”工作,进行团组织和团员的双报到,参与惠南镇的志愿服务活动。在2015年和2016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中,学院组织三支暑期社会实践队,分别奔赴海宁、辽宁、河南三地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及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义务支教和社会调研等服务。学院分团委分别与浙江海宁硖石街道、河南汤阴一中达成长期共建,并获得2015年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奖和两个优秀项目奖。赴辽宁实践队,在2016年1月,获得全国优秀实践调研报告。赴浙江海宁实践队的作品《细温南湖情,重走革命路》在上海市学联官方微信平台的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2015年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十大优秀宣传作品,并获得全国百强实践队称号。在2016年,浙江海宁实践队还获得团中央学校部评选的“千校千项最具影响好项目奖”。

  

     (四)共享共建 

  

      外国语学院与浙江海宁硖石街道共建11年之久,开展阳光课堂活动,关爱留守儿童,获得校十佳好人好事荣誉;与浦东巴士公司二分公司共建,开展定期的志愿者服务工作,维持车站秩序,打扫公共卫生,提高学生社会文明意识;与空军94766部队共建,开展参观军营,和文化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彭浦镇政府共建,共谋实践基地,为学生就业及职业发展服务。

十、 国际交流学院

国际交流学院在十年的办学过程中,借助国际化教育大背景的特有优势,群策群力,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不断探索,已得到社会和行业的一致认可,特别是为学校的内涵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并取得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

1.通过与外方院校的合作,特别是通过外方负责人罗国麟皇家院士的影响力,为学校引进了高质量的海外名师。

2.通过合作办学,引进了优秀的海外留学博士如季亮博士等,并即将引进时帅博士,充实了学校海外留学归国人员队伍。

3.学院已连续几年选派学校相关专业任课教师赴合作院校进行学习和实践,学习国外高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同时扩大我校教师队伍的国际视野。

4.通过连续多年开办summer school,选派在校学生赴国外开展学习和交流,在扩大广大青年学生视野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了中外青年间的文化交流。

  

进一步建设措施:

1.完善外籍专业课教师来校授课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在落实好教育部及上海市教委布置的中外合作办学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管理方法和体系。

2.按照“知行并重、国际视野”的人才培养理念,在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暑期赴英夏令营、鼓励学生进企业实习等常规特色品牌项目的基础上,加强学院国际化文化氛围的营造,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如校内校外的文化交流、外资企业的参观考察、传统节日文化主题教育等,营造开放、积极、和谐的国际化校园文化,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必要条件。

3.通过各种途径展示我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特色与亮点,宣传办学成果,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努力推动我校中外合作办学迈上新台阶。

4.进一步努力扩大合作办学范围,努力在不同国家、地区以及不同的院校开办不同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5.继续选拔派遣优秀专业教师赴国外学习和考察,借鉴合作院校在课程教学方面的先进之处,通过与国外任课老师的探讨和交流,探索具有我校国际交流学院特色的兼具国际化水准的教学方法。

6.为学校进一步引进海外名师和高质量的专职教师做好桥梁作用。
总之,国际交流学院将坚持“培养具有相关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工程技术、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学校基本要求,持续不断开展文明创建各项工作。
十一、成人教育学院

成人教育学院是学校发挥学科特色,面向全国电力能源企业提供教育培训、人才培养的专职机构。学院每年要和近30个省市的百余家企业就资源共享、人才培养进行交流与合作,是学校体现高等教育服务功能的重要窗口。为了更好的促进中心工作,学院党总支积极探索,将整合资源、对接校内校外党建平台,谋划区域、学校、企业党建合作的新模式,形成了学院党建工作的特色发展之路。

特色工作一:积极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

按照上级党委倡导的区域统筹实施大党建的工作模式,位于五角场镇辖区的成人教育学院,代表学校加入了“杨浦区五角场镇区域化党建联盟”,与二军大、上海体育学院等高校一起被列为党建联席会成员单位,在联盟中,学员积极发挥自身资源,与区域内的政府、学校、部队、企业的开展交流与合作,并根据自身能力积极承担联盟委派的工作,为努力构建区域内的服务互动、资源共享、联动发展的党建长效机制发挥了作用。2015年3月,  学院总支获“五角场镇区域化党建服务社区奖”;2015年10月至11月,学院与杨浦区委党校首次开展合作,成功承办了三期“2015年度杨浦区对口帮扶地区管理干部培训班”,区校党建合作模式得到了进一步深化。

特色工作二:用心开展校企党团共建活动

搭建党团共建平台促进培训业务发展。教育培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有意开展人才培训的企业在挑选培训机构时,除了重视培训单位的师资水平、培训业绩外,有时更关心课程如何教,学员如何管,后勤服务到不到位等培训软实力。

面对外部竞争,学院的党员骨干率先思考,积极策划。依托支部的服务、引领作用,以文化建设为抓手,推出了“匆匆校园行,悠悠电院情”----开展培养培训学员“电院情怀”的服务型党支部建设计划:在学院党员的心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学员无论是否接受过学校的全日制教育,无论在校学习三天还是一年,大家都是学校宝贵的校友资源。因此,除了精心安排培训学员的日常学习外,我们还要通过师生共建、党团共建的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与培训班级结对子,及时了解学员在校期间的学习和思想动态等多种形式提升学员对成教学院的归属感,对上海电力学院的归属感,从而增加学院培训业务的软实力。该计划目前已获得2015-2016年度“党支部组织生活项目”校级立项。目前,学院党组织已与国投湄州湾发电有限公司培训班、浙能宁夏枣泉发电有限公司培训班、中电普安发电有限公司培训班等多个培训班开展了一系列共建活动:集体学习三严三实、组织别开生面的乒乓球赛、在支部的指导下就在校培训期间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制作了“那些在电院的日子”简报等,以上活动得开展得到了参与师生、企业的一致好评,较好的落实了党建工作促进学院中心工作的行动目标。

  

     特色工作三:内涵发展持续 办学绩效显著

  

     在两年内成功申办、并顺利承办4期国家人保部高级研修班以及涉外人员电力专业培训班,积累丰富经验后,成教学院于2016年2月成功开启了承接国际培训项目的新篇章,目前我们已先后承接了印尼玛巴电厂、越南永新电厂、巴基斯坦卡西姆港燃煤电站运行培训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政府官员及电力企业高管培训班、尼泊尔政府新能源能力建设培训班等一系列国际电力培训。参与培训的学员遍布印尼、波兰、巴基斯坦、蒙古、老挝、缅甸、俄罗斯、马来西亚、孟加拉国、尼泊尔、越南等国家,成教学院一跃成为学校服务一带一路战略首屈一指的排头兵。

  

     特色工作四:承担对口支援任务,牵头集团化和学区化办学任务,承担托管学校任务,承担郊区和人口导入区办分校等任务,工作成效显著

  

     成教学院与杨浦区区委、区政府紧密合作,主动发挥高校优势,积极参与杨浦区对口支援西部建设工作。2015年,学院协助杨浦区委组织部、区对外合作交流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行政承接了云南、贵州贫困地区的三批管理干部培训任务,培训学员110名,2016年再次承接培训任务,培训学员48人,工作得到参训学员与区政府的一致好评。

  

      特色工作五:发挥高校优势,开放学校科研体育文化等资源  

  

      为了提升学院对外培训工作的软实力,从党建工作角度进一步发挥高校优势,成教学院主动出击,以文化建设为抓手,搭建校企共建平台,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引导来校培训企业学员依托党组织、团组织更好的发挥作用,推动学习型社会和社区文明创建开展,赢得企业赞扬。 

十二、体育部

在开展日常教学工作、履行党总支职责以外,体育部注重特色、品牌项目的建设,在各类比赛和组织生活项目化建设中形成了品牌项目和特色做法。

首先,体育部积极落实阳光联赛活动,连续承办上海市足球联盟系列比赛、浦东运动会网球赛,圆满完成比赛的组织及服务工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和参赛单位的广泛好评,多次被上海市教委授予“上海市学生体育阳光大联赛优秀组织奖”,。在近几年的比赛中,成绩优异,2013年我校足球队经过多场激烈的竞争,夺得了2013年阳光联赛足球比赛冠军(11人制)。我校乒乓球队力克传统强队,一路过关斩将,夺得乒乓球比赛团体冠军。在田径、踢跳等比赛中,我校学生也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同时,体育部以高水平训练队训练和比赛为抓手,在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不断提升了我校的社会影响力。击剑队是我校的传统优秀项目,在每年的各类比赛中,都收获奖牌,处上海市高校的领先水平。我校的手球队在多年的科学训练和精心指导,也于2013夺得年两岸四地大学生手球锦标赛冠军。两支高水平运动队今年的战绩均创历史最佳,为学校赢得了荣誉。
此外,我校传统赛事也搞得有声有色。每年一届的“新生杯”、“电院杯”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等比赛是检验体育水平,选拨体育骨干的好机会。大体协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承担了竞赛组织、裁判等工作,共举行各种比赛一百余场,各项赛使均顺利完成。一年一届的学校运动会,是全校师生共同期盼的体育盛会。为筹备好本年度校运会,体育部领导从去年开始,统筹安排,对竞赛项目、开幕式内容进行大胆创新,增加了比赛的趣味性。

在支部党建工作中,体育党总支不断落实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工作准则,积极申报特色组织生活项目。2014年底开始,体育部教工一支部组织申报了“以人为本、服务为先——体育部教工一支部“一对一服务群众”组织生活项目建设”,引导每位党员都要主动联系群众,为其提供体育专业服务。服务对象为校内师生或社区群众,服务内容包括:提供体育技能指导、活动组织与策划,体育锻练指导等与本专业业务内容要关的指导或服务。本项目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15年,又以“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暨体育部教工党员早锻炼‘党员考勤示范岗’ 指导工作”,指导电信学院学生党员进行早锻炼值勤,提高了本支部党员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出了党员专业技能特长和先锋模范作用,是积极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新的做法和成功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