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特色指标

1.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思政工作“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实践宣传取得国家和市级成果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特色

奉献爱心、捐献造血干细胞,开展法治教育,为西部小学捐献物资,上电师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上海红色文化,开展传统文化亲子教育,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示范党课和“周末开大课”“学习强国”播放,“遵义会议”展览推进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深化课程思政改革见成效;网络育人有创新,宣传报道获肯定。

我校刘辉同学“沪港生命传递,浦江香江血浓于水”的事迹被评为2018年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十佳好人好事”。刘辉同学前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成为了上海市红十字造血干细胞第410例捐献者,同时也是第3例捐献至香港的捐献者。《劳动报》、《彭拜新闻》、《央广网》、《解放日报 上海观察》、《文汇APP》等媒体报道。

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我校退休老党员许明德“87岁制作千余件视频传播网络正能量”荣获2019年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提名。我校多位同学因在进博会期间志愿服务表现优异获奖,其中陈怡树、倪嘉妤同学被评为“2018-2019年度上海市优秀志愿者”,周宇涛被评为“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魏铭泽被评为被评为“上海市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



支撑材料:https://news.shiep.edu.cn/44/00/c3154a214016/page.htm

 

【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特色】

聚焦上海红色文化,开展特色实践教学。两年来,不断推进“上海红色元素”入课程思政课实践教学。2018年组织学生赴中共一大会址、浦东开发开放展览馆、上海历史博物馆、多伦路名人街、四大纪念馆等地,开展思政课现场实践教学;2019年,赴国歌展示馆开展“红色基地讲初心”,赴中共“四大”会址纪念馆开展“红色基地诵读红色经典”活动,前往红色泥城主题馆开展“鲜花祭英烈 精神永传承”活动。

开展以传统文化亲子教育为主要特色的一系列志愿活动。主要做法是利用暑期业余时间,通过各方紧密合作,开展传统文化亲子教育公益活动,传播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培育爱国之情。由上海电力大学妇女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黄浦区妇联《正心笃志 崇德弘毅》——新时代传统文化亲子教育公益项目成果汇报会在文庙明伦堂举行。来自黄浦区30多个家庭和荷兰北布拉邦省最好的高中Theresialyceum高一学生代表团一行25人参加活动,黄浦区妇联刘昉副主席和家庭儿童部部长乐慧出席。

【深化 “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工作特色】

一、突出系统性、协同性、互融性,注重实现“数据共享”的全员育人、“区块相联”的全过程育人和“供给互通”的全方位育人

学校“智慧校园”的建设如火如荼,“物联网校园”和“智慧后勤”建设逐步推进,“空中课堂”已成创新课堂,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学校实施的网上课堂、“云课堂”等,都为实现“数据共享”的全员育人提供了技术平台。通过数据共享,既能对全员参与育人的情况一目了然,又能对育人活动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督查,还能对育人成效进行量化分析。此外,还可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学业进展、第二课堂参与情况、生活消费等,便于分析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政工作。围绕大一的入学教育、大二的成长教育、大三的成才教育、大四的毕业教育,突出“区块相联”,构建“以修身为基础、以学业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全程”教育引导体系。大一模块实施“领航工程”,目标为思想引领、融入适应、成长规划、行为养成;大二模块实施“筑基工程”,目标为兴趣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精进、素养提升;大三模块实施“提升工程”,目标为夯实基础、专业能力、多元发展、榜样引领;大四模块实施“圆梦工程”,目标为毕业思源、成长思进、发展定位、责任担当。面对优质育人资源有效供给的矛盾,“供给互通”的全方位育人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在校内,实现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和其他学科的一体化、各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校内外,共建思政育人实践基地、推进大中小德育一体化,推进“学校—社会—家庭—学生”育人一体化。

二、搭好最长“辅助线”、求得最大“公约数”、画出最美“同心圆”,实现“内圈”、“中圈”与“外圈”的向心力、辐射力、影响力

学校注重搭好学生成长的“辅助线”,通过新生立德修身“六个一”行动计划、“上海电力大学朝日之窗生涯工作室”、新生生涯礼包等,将“三圈”资源贯通;求得育人最大“公约数”,从开学典礼的校友祝福到毕业典礼的家长感言,从门卫师傅的疫情防控到后勤人员的6T建设,从课程思政的比赛到辅导员技能大赛,从寒暑假实践到各级科创竞赛等,将“三圈”资源聚合;画出最美“同心圆”,这个“心”便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学校使教学、科研、管理都积极服务于这个“心”,使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各类资源都主动聚集到这个“心”,使学校的各项制度和政策都充分体现出这个“心”,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学科建设,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政课程群,建设多元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抓好一批“课程思政”特色课程。探索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贯通在一二三课堂中,构建“五育并举”融合协调机制。强化校内协同、校际协同、区校协同、社校协同、家校协同,做到智力聚合、文教结合、产教融合、服务社会,打造“开门办思政”新局面。

综上所述,上海电力大学党委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中定了方案、开了新局、做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面上推进的过程中,还存在点不够亮、缺乏市级层面的特色品牌的短板。学校党委将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勇气、“咬住青山不放松”的韧劲、“遇山开路、逢水架桥”的精神,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补短板、强弱项、促提升,持续扎实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奋斗。

开展“电亮初心,不负使命”示范党课,党委书记在上海教育电视台“周末开大课”栏目上思政课“电亮新时代、力擎新使命”。举办“红色足迹伟大转折——遵义会议纪念馆主题展”,参观量达6000余人次;开展“临港地区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近400名大中小学生参加。

深化“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举办上海电力大学首届“课程思政”示范课评选活动。26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申报,11门课程获奖。“学习强国”平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新民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2019年学校立项建设25门“课程思政”建设,投入资金50万元。获批上海市“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建设项目。

组织学生拍摄制作的纪录片《意义》获得中国高校电视奖、第四届上海市汇创青春青年影展三等奖并入围团中央青春影像大赛决赛。微电影《最西边的梦》获第十四届中国电力奥斯卡二等奖、中国高校电视奖二等奖。《影像话时代》系列教学片分获中国高校电视奖二、三等奖各一项。两部新闻片获中国高校电视奖三等奖。纪录片《首都掌灯人》入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作品微电影组全国赛。

电气工程学院充分利用重大疫情的特殊时期、特殊情境,开展大学生责任教育。从实践层面挖掘重大疫情防控中大学生党员责任意识的实践内容,重大疫情融入大学生党员责任教育的路径。充分挖掘重大疫情中的育人素材,凝练出思想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的责任教育内容,引领大学生上好“社会课”。在重大疫情防控应对中大学生责任教育从教育目标来讲就是要让学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从教育内容来讲可以从爱国主义与人类关怀教育、生命健康与感恩教育、网络安全与法治教育。学院共开展主题教育14次,汇编《责任修炼手册》一份。以“一图片、一案件、一法条、一启示”四要素要基本架构,让学生结合电子海报、PPT等制作方式,结合疫情期间的违法行为,自主申报以案释法的电子宣传画册,进一步增强学生维护法治安全的意识和能力。共计125名学生参与。

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展“电力扶贫照亮小康路”主题寻访活动。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尽管“新冠疫情”与洪涝灾害给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但仍有无数人奋战在扶贫前线,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为加强广大电气学生对脱贫攻坚战的了解与参与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院号召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电力扶贫照亮小康路”主题寻访活动,通过调研、实地考察、走访、采访等形式,充分了解当地电力行业、企事业单位扶贫工作和先进事迹,搜集本地案例、讲好家乡的电力扶贫故事。学院共368人次参与活动。通过实地寻访,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爱笑、爱专业的热情,从而激励其担当新使命、奋进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马院加强师德建设,开展特色实践教育活动。两年来,开展系列组织生活或主题党日、特色支部活动。瞻仰中共四大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参观“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美术展览,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开展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暨《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专题组织生活,体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责任和担当;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纪念建党97周年座谈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参观雷锋纪念馆,弘扬时代精神;参观浦东开发开放展览,增强道路自信;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主题展和国歌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参观“奋进上海”国庆彩车感悟中国共产党的伟大。

开展为新疆卡什市阿瓦提乡19村小学捐献物资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数理学院党委联合发出“为新疆喀什市阿瓦提乡19村小学捐献物资的倡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数理学院教师热情参与到捐献活动中,积极捐献了衣物、学生学习用品等各类物资,改善阿瓦提乡19村小学学生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此次志愿服务党员教师参与率100%。

10月29日,我校“‘电’亮初心,不负使命”党课在大学生活动中心演艺厅精彩开讲。校级领导班子成员、全体中层干部、党支部书记及师生党员300余人参加。本次党课是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伟大工程”系列示范党课之一,也是我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党课采用舞台剧、情景剧、朗诵、演讲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为上电师生们呈现一道营养丰富的党课“大餐”,让深刻的理论以亲切的“形象”植根于广大师生心中。

“红色足迹、伟大转折——遵义会议纪念馆主题展”在我校开展。感触红色足迹、传承红色基因。6月11日,“红色足迹伟大转折——遵义会议纪念馆主题展”在上海电力大学体育馆正式开展。这是此展首次走进临港,成为上海临港地区企事业单位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共享资源和教育平台。本次展览由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遵义会议纪念馆主办,上海电力大学以及上海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承办。当天来自临港管委会、上海电力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上海中学东校、临港建平小学的近400名大中小学生代表参观了展览,并共同聆听了由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张小灵主讲的“临港地区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

现教中心依托网络电视台,搭建育人平台。2019年,网络电视台通过新闻栏目-校园聚焦,校园文化栏目-@上电,校外资源分享栏目-@上电外,校园娱乐栏目-互动文娱,校园美食栏目-在上电吃什么,校园法治栏目-上电说法,六个板块,共推出视频节目30期,主页浏览量达5000多人次,微信推送81期,带视频推送46期,浏览量达151432,观众关注人数从2018年的3534人直线上升到今年4878人,拍摄制作影视作品8部、宣传片1部。协助录制的《上海市教卫系统“伟大工程”示范党课》在学习强国平台播出。依托新落成的400平米全媒体演播中心、为学生人材培养创新提供新的平台。依托新落成的400平米全媒体演播中心,为学生人材培养、就业、创新提供新的平台,今年组织学生拍摄制作的纪录片《意义》获得中国高校电视奖、第四届上海市汇创青春青年影展三等奖并入围团中央青春影像大赛决赛(还在评选过程中)。微电影《最西边的梦》获第十四届中国电力奥斯卡二等奖、中国高校电视奖二等奖。《影像话时代》系列教学片分获中国高校电视奖二、三等奖各一项。两部新闻片获中国高校电视奖三等奖。纪录片《首都掌灯人》入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作品微电影组全国赛(还在评选中)。依托校外协作基地,拓展育人平台积极开拓校外合作基地,今年全媒体制作中心与中国电力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SMG文广旗下尚世影业、杭州文木文化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搭建学生综合素质、实习实践就业培养平台,选送优秀的学生前往实习实践。同时组织社会实践队前往中国电力电视台和北京能见科技,了解行业前景,拓展学生的眼界,为学生的实习实践、就业择业提供新的机会,此次社会实践被中国电力新闻网、中国电力报、中视传媒app、国内最大的能源电力能见app报道。另外,带领学生前往北京中影数字影视基地进行专业采风,增强学生的业务能力,应对社会对影视拍摄制作的需求。

2020年,我校毕忠勤老师获批上海市教育科研项目《基于“X+1+X”校政企深度融合的高水平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决策,为贯彻这一转变,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2015年10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上海市也出台了《上海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管理意见》。根据《高教规划》,上海电力大学作为一所电力特色明显的地方本科高校,学校的发展定位为“应用技术型”。“应用技术型”以培养专门知识和技术应用人才为主体。近十年来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表明,应用型大学的转型升级必须遵循开放办学的思路,走“产教融合、校企协同”的道路。

环化学院研究生孙瑜峰同学获得2019年“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2015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周兴发同学获得2018年“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称号,2015级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陈寞静同学获得第五届“中表镀-安美特”奖学金优秀本科生奖。学院2017级研究生郑月荣获2020年“北京大学唐孝炎环境科学创新奖学金三等奖”,成为学院首次获此奖项的学子。在2019年第二十五届上海高校学生创造发明“科技创业杯”奖中,由时鹏辉老师指导,2015级本科生刘昊林等同学完成的《废旧锂电池回收用作催化剂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获得竞赛创新发明类一等奖。

数理学院构建“三圈三全十育人”体系,实施“三全育人导师团制”,打造学生思政工作形成学院的特色两点。学院架起了“预本联通桥”,推行“石榴籽计划”,绘好育人工作同心圆。学院根据预科学生的特点,实施了包括学生成长档案、每月主题教育、班内石榴互助、党员学长导航、民族风情展示及日常人文关怀等六项工作举措。开辟了“数理四合院”,推行“四创计划”,打造创新、创业、创意、创造为一体的实践育人平台。平台倡导学科交叉、探索未知、体验学习与团队协作的理念,帮助学生学习创新创业创意创造的知识、技能和理念,依托“数理四合院”平台,成功举办了科技教育体验活动。延伸思政工作“最后一公里”,推行“延长线计划”,科学检验育人成效。学院聚焦整合社会资源服务高校育人,通过实施开门办思政德育,构建全社会关心支持大中小学育人的大思政德育格局。组织学生分别去上海浦东医院、南汇博物馆、浦东新区图书馆南汇分馆、上海漪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一牙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单位,从专业知识、学科前沿、责任教育、价值引领、社会贡献、志愿服务开展了教育教学工作。2019年徐广新同志负责的课题获评2019年度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党建研究会高校专委会党建研究课题优秀成果三等奖。2020年学院开展“数理四合院”系列活动,系列活动包括“创业·九问”、“学高数,用千笔”和培养创新创业素养及“数据成就人生”等活动。

2020年,校关工委在党委领导下,各项工作得到了新的发展,取得了新的成绩。谋篇布局、多方合力,建章立制,关工委工作全面推进。从宏观定位与体制机制结合上不断完善关工委工作格局。校党委书记亲任关工委主任并提出,构建和完善关心下一代工作格局。在学校主流三大思政育人阵地基础上,增设由关工委负责的第四阵地——夕阳红阵地,对关工委的政治站位、组织机构和工作方式作了全面安排。五老奉献,学做结合,立德树人,关工委工作充满活力。充分发挥“五老”作用,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积极组织老教授上讲台宣讲,通过形式多样,情景生动的“五心”(即“不忘初心”、“与党同心”、“互勉交心”、“坚定信心”、“爱护关心”)学习实践活动,使关工委工作有声有色,充满活力。夯实基础,项目推进,创建品牌,关工委工作成效突显。从自身特点和优势结合上培育和创建关工委特色品牌。近年来,关工委工作成效显现。2019年开始“读懂中国从电说”项目,受到教卫关工委和兄弟单位好评。

2020年,我校今年荣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

《电亮世界——“一带一路”电力命运共同体助推者》项目荣获第十二届“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2020年,我校统一战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密切支持配合学校党委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积极投身抗击疫情防控阻击战,或是组织开展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或是积极为阻击疫情建言献策,或是坚守岗位主动作为,以多种方式投身其中、同心同行,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展现出新时代高校统一战线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一是主动引导、凝聚共识、做好“硬支持”。各党派团体利用微信等网络平台宣传中央、市政府、各党派团体上级组织以及学校党委的最新精神,积极引导党派团体成员同舟共济,坚决支持、主动参与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二是募款捐资、同心同行、汇集“暖心流”。各党派和团体负责人纷纷在第一时间号召并带领成员踊跃募款捐资累计近4万元,彰显出统战成员的责任和担当。三是积极发声、建言献策、当好“参谋员”。我校统一战线成员利用自身专业特长,紧紧围绕疫情防控,聚焦加强社会治理、关注民生问题等方面的重点难点深入思考,积极建诤言、献良策,为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献计出力,先后报送十余条建言献策。四是抗击疫情、坚守岗位、汇聚“正能量”。面对疫情,我校统一战线成员立足本职,坚守岗位,通过岗位建功积极为疫情防控做贡献。校民盟盟员、财务处处长钱伟国主动与银行对接,从财务角度为抗疫工作多方筹集资金,成功落实兴业银行上海分行捐赠我校热成像人体测温仪器,安放在杨浦校区(长阳路校门口);校民盟盟员、教务处副处长徐信艳积极调研、筹备、实施在线教学的方案,协同教务处对接教学平台,充分利用教育部公布的各类在线课程平台上的优质资源,并结合我校课程特色,全面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多举措落实“停课不停学”;校民盟委员会委员、后勤管理处副处长吴亮主动放弃春节休假,和后勤部门同志一起,坚守防疫一线,采取最大努力、最严措施、最快响应速度,全面落实学校防控举措,保障假期留校师生的安全。他时时关注留校师生健康动态,每日督导做好留校学生健康状况检查,对留校学生宿舍及时进行消毒,安排留校学生进行每日体温检测,做到及时监控;积极筹措防疫物资,做好隔离区内设施配套、服务配套,使之符合隔离标准;积极配合部门完善各种防疫工作预案,做到开学后各项防疫工作有法可依,有条不紊;主动加强与服务外包单位的沟通,做好服务外包人员的管理,确保各项服务有序进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做足准备;校民盟成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主任林臻组织和参与了校心理抗疫工作。校心理援助活动运用网络平台为因疫情而导致心理困扰的全校师生提供网络心理援助服务,同时通过上电心理微信公众号与师生交流疫情期间的心理状况,并向全校学生发布心理防疫和面对疫情产生困扰的应对策略。此外,她还参加了上海市教委组织的上海市级层面抗击疫情心理援助工作组。

2020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思政工作“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等方面,我校统一战线发挥主体作用和创新精神,紧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和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问题,结合专业实际和本职工作,积极建言献策,畅通建言渠道,形成工作特色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如我校教师、民建副主委时帅撰写的《关于成立“一带一路”国家能源官员培训基地的建议》被民建中央综合采用,并报送全国政协,该献言建策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大电力工程的建设需求和国家能源战略的发展需要,建议以我校为中心,从创新培训模式、共享前沿技术、凝聚发展理念三个方面,成立专门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电力行业官员的培训基地,在推广先进新能源技术的基础上,发出中国声音,宣传中国标准,做好中国工程,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上电民盟获得民盟市委2018年度组织活动创新奖,主委刘刚同志撰写的社情民意获得上海市领导的批示,并荣获民盟上海市委社情民意积极分子称号;九三学社浦东区委电力支社从2007年开始就关注东滩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关于加强上海南汇东滩候鸟栖息湿地保护的建议》的提案获得2018年度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等。同时,对接上海“一带一路”桥头堡战略,发挥欧美同学会骨干作用。2017年底我校已被纳入上海市新版本《上海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挥桥头堡作用行动方案》的协作单位。2018年,借助这个平台和机遇,积极发挥我校分会的行业技术优势,结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推进过程中的能源电力领域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完善我校能源电力智库的建设,同时充分发挥会员特长,服务学校发展,10月,发起成立了“一带一路”电力高校联盟并成功举办区域能源互联网论坛。各党派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积极对标上海“五个中心”和“四个品牌”建设,在组织建设、思想建设、发挥成员作用、开展特色活动等方面积极作为:众多党派成员分别获得相关科技成果奖,以及“宝钢奖”、“上海市育才奖”等各项表彰。





【意识形态工作特色做法】

一、注重统筹指导,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闭环管理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上半年召开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会议,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要点和责任清单、制度清单、任务清单和负面清单,并与二级院部党组织、相关职能部处签署三大主体责任书,全年通过召集相关职能部处和二级院部召开意识形态工作研讨会、组织理论学习考试、组织编写《千人千言话育人》《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征文》《知行》等理论书刊、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巡视督查来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各项制度方案落地落实,年终将三大主体责任作为首要内容开展述职评估,占比15%,将三大主体责任清单、任务清单和制度清单的部署落实情况与二级单位及个人的绩效考核相挂钩,形成执行激励机制,强化意识形态工作的闭环管理。

二、强调内外合力,构建“开门办思政”新局面

学校强调思政育人资源内外整合,“校内搭台、校外唱戏”,聘任国企骨干校外辅导员作客“能源中国”系列讲座;举办“红色足迹伟大转折——遵义会议纪念馆主题展”;组织开展“临港地区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邀请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张小灵主讲报告;校党委书记、校长和党员、师生同上“‘电’亮初心,不负使命”“伟大工程”示范党课,党委书记参与上海市教育电视台“周末开大课之电亮新时代、力擎新使命”录制,社会反响积极;与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共建上海市“三全育人”校外思政教育基地和上海市高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校外实践基地,与焦裕禄干部学院初步达成共建上海电力大学“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基地,“开门办思政”呈现新局面。

三、抓好教师队伍“主力军”、守好课程建设“主战场”、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不断提升第一课堂育人实效

制定《上海电力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方案》《上海电力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计划》等制度,构建“以思政课程为核心、以中国系列课程与综合素养课程为主干、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支撑”的“三位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组织思政指导员为二级学院教师提供课程思政建设辅导,举办课程思政专题报告会、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专题研讨会,选派参加“上海高校课程思政高级研修班”,加强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举办首届“课程思政”示范课评选,获批上海市“课程思政重点改革领航学院”建设项目,推出“金课”计划,党委书记、校长齐上抗“疫”思政课,不断提升第一课堂育人实效。

四、注重选树先进典型,营造学习榜样、争做先进的向上向善育人氛围

学校十分重视师生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召开“教育报国守初心 立德树人担使命”为主题的青年教师座谈会,成立“教职工表彰奖励委员会”,召开“不忘初心担使命 立德树人谱新篇”2019年教师表彰大会,进行各级各类师德师风先进评选表彰工作;经管学院学生刘辉“沪港生命传递,浦江香江血浓于水”获2018年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十佳好人好事。校退休老党员许明德“87岁制作千余件视频传播网络正能量”荣获2019年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提名。我校多位同学因在2019年进博会期间志愿服务表现优异获奖,其中陈怡树、倪嘉妤同学被评为“2018-2019年度上海市优秀志愿者”,周宇涛被评为“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服务优秀志愿者”,魏铭泽被评为被评为“上海市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学校官网推出“上电故事:你是最美身边人”“上电抗‘疫’故事”等专栏,及时报道在教学科研、一线抗“疫”、线上教学、思政抗“疫”、毕业就业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师生,同时将保卫武汉、保卫湖北中的抗“疫”故事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鲜活的材料,聚人心、鼓干劲,营造学习榜样、争做先进的向上向善育人氛围。

五、注重思想引领、实践指导,扎实做好重要群体、重要阵地教育管理

思想关怀、生活关心、学业关照,系统推进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成立校少数民族预科生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加强少数民族学生培养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少数民族预科生培养工作总体方案》等相关工作制度。落实“校院联合、专人负责”的责任制度。设立少数民族学生管理办公室,配备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二级学院明确专人负责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落实和对接,积极构建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网络。全面核实掌握少数民族学生各类情况信息,做好重点关注关爱学生的谈心谈话工作,实施“一人一册”“一人一策”“一人一友”,开展精准化学业帮扶,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成长成才。

建章立制、高标配备、规范管理,推动学校学生社团建设。成立“上海电力大学学生社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学生社团管理中心”,设立专门学生管理机构“学生会社团管理中心”,修订《上海电力大学学生社团管理办法》《上海电力大学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管理办法》,严格学生社团管理,对功能属性相似的社团进行合并,实施登记注册和年审制度,高标准选配社团指导教师,思想政治类学生社团指导教师必须为中共党员。学生理论社团时习社开展“青春心向党,理论驻常青”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活动,以“绿色进博,共享未来”为主题开展垃圾分类调研,该项目获得2019“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大赛一等奖。

2.有荣获省部级级以上表彰的好人好事。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得到国家和市级主要媒体报道,并产生广泛影响

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取得突出成效;精神文明连年结硕果;伴随学校快速发展,学校外宣报道在数量、层次和平台方面不断取得突破;学校第二课堂育人获多项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取得突出成效,在2018年公布的上海市教育成果奖获奖名单中,共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获奖质量是历届最高; 2019年10月,经市教委、市教育基金会审核,评定我校获得上海市育才奖共计6人。

在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上,我校退休老党员许明德“87岁制作千余件视频传播网络正能量”荣获2019年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提名。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报送的援疆教师王磊“万里援疆‘电’暖喀大”获2017年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提名。经管学院学生刘辉“沪港生命传递,浦江香江血浓于水”获2018年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十佳好人好事。

两年来,在中央及地方纸媒、电视媒体刊发重要新闻300余篇,在《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东方网》《中国高校之窗》等重要网络媒体刊发(含转载)新闻超过2000篇。《光明日报》刊登校党委书记李明福的署名理论文章《坚持实事求是 勇于开创新局》;《中国教育报》刊登“上海电力学院:响应讲话精神,不忘育人初心”;《光明日报》刊登“上海成立全国首家研究生思政教育基地”,深度报道了我校思政工作取得的累累硕果。“微电网智慧校园”登陆央视1套、央视新闻频道,社会反响积极且强烈;上海电视台本年度采访播发我校相关新闻8条,其中《新闻透视:这所学校的“暖冬”秘诀》反响尤为热烈;上海教育电视台《周末开大课(第二季)》《教视约见》录制专题节目,党委书记李明福的思政公开课“电亮新时代 力擎新使命”,以及校长李和兴的访谈“看大学科技园如何连接学界业界”,在电视媒体全方位展示了学校的形象。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电力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学习强国”等多家媒体结合“能源校园、思政育人、科研创新、一带一路”等关键词对学校进行宣传报道,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连续两年与《光明日报》合作开展高校招办主任“光明大直播”走进上海电力大学,累计直播总观看量超过160万人次。

上电学子在团委报送的学科竞赛、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体比赛中共获73项省部级及以上表彰,彰显了学校第二课堂育人的良好成效。

学校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取得突出成效,在2018年公布的上海市教育成果奖获奖名单中,共荣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获奖质量是历届最高;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重视产学合作、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和转化工作,2017年10项科技成果喜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2019年10月,经市教委、市教育基金会审核,评定我校获得上海市育才奖共计6人。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报送的援疆教师王磊“万里援疆‘电’暖喀大”获2017年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提名。经管学院学生刘辉“沪港生命传递,浦江香江血浓于水”获2018年度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十佳好人好事。

5月8日,全国首家研究生思政教育基地在上海市杨浦区揭牌成立。由上海电力学院和上海院士风采馆共同设立的这个基地将探索“区校联动、协同育人”的大思政教育模式。

我校2012届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优秀毕业生张雄伟,就职上海建工集团。在近年来的工作中屡创佳绩2019年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的殊荣。张雄伟把自己的故事写成《匠心筑梦》参加上海市总工会主办的“中国梦.劳动美——与共和国同成长,与新时代齐奋进”上海职工故事大赛,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斩获金奖。这个故事也在2019年10月1日的《劳动报》第四版全文刊出。

经济与管理学院多名师生被CCTV、《光明日报》、《东方教育时报》、《上海科技报》、《青年报》等媒体报道,如下:

《东方教育时报》报道,经管学院入党积极分子杨逸帆协同父亲一起,加入到志愿者们战“疫”前线的巡逻工作中,给流浪的乞讨人员,就给他们发口罩等基本防护用品、食物和一些救济金。除了志愿者工作,他还积极参与捐助,相信星星点点的光和热汇成燎原之火,定能让疫魔退散。《光明日报》报道,2016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党员学生周林始终铭记乡亲们在他重病时的给予的恩情,在疫情爆发后第一时间申请加入家乡的防疫志愿者,和乡亲们站在一起,共担当,同战斗。《上海科技报》报道,2016181班预备党员王超晨,同时是一位退伍军人,成为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福田五区的一名社区疫情检查员后,王超晨承担了卡点执勤、检查出入证明、协助办事处人员开展相关调查和宣传工作等。《上海科技报》、《光明日报》报道,原2015级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专业学生,现退伍军人张宸睿强烈的使命感驱使着他主动找到家所在地的贵州省赤水市文化街道办事处,请战投身疫情阻击战。《上海科技报》报道,2016级经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学生党支部预备党员学生卢航在这次疫情中担任保障社区人民安全的卡点驻守志愿者。《光明日报》报道,2017161班班长段然,受身为医务人员的父母的感染,毅然报名参加了社区防疫志愿者,以实际行动向党组织靠拢。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很多上电经管师生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为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贡献力量。《光明日报》报道,经管学院创新推进线上学生工作,多措并举服务线上教学。学院通过开展系列线上主题教育活动,如线上学习调研、线上学习公约、线上读书分享、优秀学习笔记线上展示、线上学习资源分享等,在规范同学们学习行为的同时,加强线上思政育人。学院还号召同学们居家上网课时适当进行体育运动,保持身体健康,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学业。《光明日报》报道,2019181班班长王海龙,不仅担负着班级日常信息上报工作,还兼顾班级学习督导的任务。在网课测试前,王海龙主动帮助老师进行电子教材的章节整理、题库建立,并配合老师反复进行网课功能测试;还耐心细致协助蒙古国留学生完成网课试运行;每次网课测试后,他及时汇总反馈同学们的问题,并督促未完成作业的同学跟上教学进度。《光明日报》报道,2017161班肖潇同学虽然家庭条件并不富裕,但艰苦的学习环境,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学习热情。他利用各种材料为自己制作临时学习场所,选择WiFi与流量切换的方式来保证网络的顺畅。《光明日报》报道,对于新疆学生克拉玛依的帕尔哈提·凯山而言,时差是他在线上课的最大困扰。由于新疆的作息安排比上海要晚两小时左右,他每天需要在天还未亮时便守在电脑前等待开课。

心系学生,执着奉献。《青年报》报道,经管学院辅导员杨红娜作为上海市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成员,主动参与到“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中,从专业心理学与社会学的角度,给青年人赋能。每次的招聘会上,总是能看到杨老师陪伴求职学生了解就业市场、进行就业指导的身影;即使是在线,杨老师也手把手帮助应届生寻找职业锚。杨老师的手机是24小时开机,时刻准备着为应届生分享经验、解决就业问题。

坚持初心不变,传承中国传统,滋润现代人生。CCTV-1和CCTV-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报道,2018级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会主席张杰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崇明区“园艺村”黄杨手艺传承人,也成立了“小杰工作室”。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下,他化身带货主播,积极销售黄杨素材,弘扬黄杨产业。此外张杰作为经管暑期实践队的主要骨干成员之一,连续两年,深入崇明园艺村,调研园艺村黄杨产业,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2020年,光明日报报道了国交学院结合迎接第三届进博会和“四史”学习要求的契机,与国网上海青浦电力公司联合开展“学习‘四史’砥砺初心、护航进博勇担使命”主题党日活动暨与国网上海青浦供电公司党建联建签约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

数理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杜川在危急时刻,勇救落水老人,用实际行动唱响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之歌,弘扬了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正能量,用实际行动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为广大青年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杜川同学的模范事迹,已被腾讯、贵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池州市贵池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授予杜川同学“贵池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学院通过线上易班、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了线上的宣传、学习,线下通过党日活动、团日活动进行了杜川精神的研讨,全院形成向杜川同学学习的向上风气。易班发表两篇关于杜川的专访:【易&数理】我们的英雄——杜川同学专访;【易&数理】数理易班对我院学生杜川“勇救落水老人”事迹进行采访,在思想上,起到了震撼的宣传效果,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向杜川同学学习。



3.承担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建设任务(“一带一路”、扶贫攻坚、对口支援、西部开发、上海“五个中心”和“四大品牌”等),得到国家和上海市有关部门和领导高度肯定。相关咨询报告得到国家和上海市有关部门和领导高度肯定。相关决策咨询报告得到重要批示。

学校依托专业特色和优势,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和上海建设任务,深耕服务“一带一路”能源战略,融入临港新片区人工智能发展,海上风电团队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扎根地方、立足行业、面向上海、服务全国、走向世界,深化产教融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积极响应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在开展“践行新思想•奋进新时代”助力脱贫攻坚职工志愿服务活动的安排部署,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关爱教师,赴新疆喀什地区看望慰问援疆教师,为他们送去学校的问候和期望。此举得到了市级有关部门高度肯定与支持。

《新华社》《人民网 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文汇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新闻社》《中国电力新闻》《东方网》《上海教育新闻网》《科学网》等主流媒体以及学校官媒及时报道上海电力大学积极打造“一带一路”能源电力桥头堡、举行中国国际能源电力管理创新论坛暨“一带一路”新能源+储能产教融合研讨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电力人才高级研修班”、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能源电力高校联盟暑期学校、学校首个“一带一路产学研联盟海外实习基地”在菲律宾正式挂牌、成立全球首个“一带一路能源电力高校及产学研联盟”、举行“一带一路”能源电力翻译与教学论坛暨WITTA能源电力翻译与教学研究会成立大会、顺利完成 “一带一路”沿线上我国建设的首台百万机组生产人员岗前培训任务等。

上海电力大学海上风电团队共承担了海上风电相关研究课题近40项(含国家级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此外,团队成员共发表了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70余篇,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20余项。有着扎实理论基础、良好科研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海上风电团队,凭着长期良好的合作与凝聚力,已经相继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等荣誉称号。他们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海上风电,了解海上风电,并进一步使我国海上风电技术赶超国际水平,提升中国海上风电技术的竞争力。

依托学校办学特色、助力临港新片区建设,学校联合临港集团打造人工智能学院。聚焦临港新片区建设对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迫切需求,完善“上电—临港人工智能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工智能实验班”培养模式,重点围绕“先进能源行业、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方面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工会承担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建设任务。勇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积极响应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在开展“践行新思想•奋进新时代”助力脱贫攻坚职工志愿服务活动的安排部署,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关爱教师,赴新疆喀什地区看望慰问援疆教师,为他们送去学校的问候和期望。此举得到了市级有关部门高度肯定与支持。

2019年度市级以上荣誉奖项统计。2018年“一带一路”能源电力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智库积极参与全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谋划与相关规则的制定工作。参加了国家能源局组织的全国跨区跨省电力市场运营规则、加强电力监管专家研讨、南方电力市场运营规则评审等,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实施方案专家评审;主持完成了《南方电力市场监管实施办法》、《上海售电侧市场实施方案》的起草工作。2019年“一带一路”能源电力管理与发展战略研究智库积极参与全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谋划与相关规则的制定工作,撰写的“关于加强电力市场监管的几点建议”专报得到了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的批示,由国家能源局市场监管司负责推动落实。

上海电力大学海上风电团队共承担了海上风电相关研究课题近40项(含国家级项目10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5项(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1项)。此外,团队成员共发表了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70余篇,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20余项。有着扎实理论基础、良好科研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海上风电团队,凭着长期良好的合作与凝聚力,已经相继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上海市新长征突击队”等荣誉称号。他们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海上风电,了解海上风电,并进一步使我国海上风电技术赶超国际水平,提升中国海上风电技术的竞争力。

我校赵文会老师获批2021年度上海高校智库内涵建设计划项目(战略研究类)《新产业、新业态与新模式背景下基于电力大数据的上海经济景气指数与行业动态研究》。

2020年,我校积极主动承担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建设任务,不断选送优秀年轻干部参加国家西部建设和上海建设任务,选送1名教师赴市教卫党委挂职服务,选送1名教师赴杨浦区挂职,选送3名教师赴江苏科技镇长团挂职服务。

继教学院是上电“一带一路桥头堡”中的排头兵。继教学院作为上电对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最重要的骨干力量,工作起步早、实践多,不仅成为沪上“一带一路桥头堡”里的先行者,更成为全国高校中最具影响力的排头兵。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上海教育电视台、《中国教育报》、《中国电力报》、《中国经济时报》、《文汇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上海科技报》、人民网、上海教育新闻网等众多媒体都曾对学院服务一带一路的探索与实践进行过报道。

继教学院服务“一带一路”的行动始于2013年。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上海电力股份、华东送变电、上海电气集团、浙江电力建设集团、江苏电力建设集团等多家首批响应国家号召、实施海外电力投资的企业,在项目扩张过程中不约而同遇到了:国内外派人力严重不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资源相对落后,就业人员属地化运维难落地;国别间的经济文化差异,合作推进沟通成本和沟通压力大等急需解决的人才需求问题后。学院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平台响应速度快、适应性强的优势,迅速启动培训项目开发,以最快步伐投入到帮助企业加速相关人才培养的行动中。学院从承接中方外派人员的培训入手,帮助华能集团华东公司、上海电力股份公司开展涉外英语培训、帮助上海电力工程公司开展国际项目管理培训。 2016年,学院开始承接外方人员培训项目。随后的几年中成功完成相关培训项目15个,其中涉外项目11个,为为越南、印尼、尼泊尔、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的23个国家培养政府电力部门管理、高级电力企业管理、电力专业技术等各层次本土人才近400人。为国内各大能源电力企业国际部,海外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成功搭建了共享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的交流平台,培养外派人才超400人。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峰会召开前夕,在印度总领事、市外办、市教委的共同见证下,全球首个“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在我校挂牌成立,并落户继教学院。随着承接项目的不断增多,我们用三年的时间积极开展实践,加快品牌建设之路。2017年10月,学院开发的“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国内外人才培训项目”获上海市终身学习品牌称号。并因工作突出成为上海市教育系统唯一代表,接受了上海市媒体关于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集体专访;12月,学院与中国新能源海外联盟联合主办“2017中国(苏州)新能源国际领跑者大会”,并获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一带一路新能源国际服务突出贡献奖”;2018年3月,学院负责参与完成的教学成果《电力高校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成功实践》获评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6月学院与国交处应邀参加2018亚洲清洁能源论坛,在国际舞台分享我校承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培训业务的模式与机制;同年10月,学院在一带一路人才工作中的培养实践,被中国电力教育协会评为2018年度国际化人才培养优秀成果十佳项目;2019年2月,我校系列化、整体化、系统化地服务能源电力行业的国际化工作得到社会认可,被评选为2018中国新能源国际发展先锋单位(全国唯一高校)。

数年耕耘,品牌效应日益强化,服务的途径、能级也在不断提升。大力发展跨境高等教育,与携手企业“走出去”,与沿线国家开展教育合作,探索“一带一路”产教融合境外办学新形态,成为了学院突破发展的新举措。学院在强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中思考、提升站位、调研考察对接国家战略举措,通过紧张的筹建,2019年12月,我校与由山东丽能公司、印尼卡拉旺大学三方合作的“上海电力大学首个海外能源电力培训基地”在印尼正式揭牌,上电继教服务一带一路迈出了新步伐。

2020年,一个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国际合作”指导精神,充分发挥行业背景优势及学科特色,面向“一带一路”倡议,强系统、重实践的教学改革已绘制蓝图——通过建立仿真系统、配套英文培训教材、引入大批一带一路走出去的实践专家进入培养师资库,开启服务一带一路能源电力建设“校企联合培养实训基地”项目正在不断深入推进中,服务能级提升的脚步还将继续前行。

继教学院是上电支援西部建设、参与扶贫攻坚的主力军。学院响应智力扶贫号召,代表学校积极承担服务西部重任。连续五年与杨浦区委区政府合作,开展科技教育扶贫培训。近两年来,承担了云南、贵州两省“千名村官培养计划”,为云南丽江市、贵州正安、贵州遵义等举了“新能源与现代农业技术综合利用专业技术人员研修班”,为174名扶贫干部定制课程。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革命、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的讲话精神,在智力扶贫路上代表上电贡献力量,促进新能源与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创新发展。学院认真领会与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求,哪里又教育需求,哪里就能看到“上电继教”的身影。2018年,学院主动承担校党委提出的“上电持续援疆”课题,启动“智力援疆”计划。不仅承接了浙能援建的阿克苏电厂、国网湖州对口的的西藏电力管理人员来校培训任务,还克服地域边远、送教成本高昂等重重困难,跨越千山万水,为新疆省内最艰苦和最迫切需要教育资源的喀什、克州、和田三地建立了学历继续教育送教上门办学点;不远万里,在喀什大学建立我校新疆函授教学辅导站和MEM教学点。2019年,学院成人学历教育顺利完成疆内招生117人,为解决当地行业亟需问题做出贡献,更代表学校展示了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担当。2020年,学院又带头组织学院干部群众“以购代捐”“以买代帮”活动开展精准扶贫,用“上电温度”激发贫困农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用一个又一个具体行动助力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

4.学校文明校园创建特色项目取得具有全市和全国影响的标志性成果。

学校荣获首届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此前已经8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也是全国首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宣传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团队辐射覆盖服务全国20多个海上风电项目,学校近两年文明团队多次获市级奖励。

2019年4月10日,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举行。会上,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表彰了2017-2018年度上海市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我校荣获首届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根据中央文明办文件要求,从2017年开始教育系统上海市文明单位转为创建上海市文明校园。此前,我校已8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

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签约揭牌仪式在上海院士风采馆一楼多功能厅顺利举行,此基地的成立也标志着全国首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的诞生。《解放日报》、《东方教育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

“海上风电与电网安全研究团队”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作为班组层面的全国最高荣誉,这是我校首次获此殊荣。海上风电开发是国家能源战略与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团队围绕国家重大工程需求,冲破国外风电巨头技术封锁、价格垄断,克服海上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大、造价成本高、检修介入性差以及国内无例可循的重重困难,研发大型海上风电场输电系统优化接入方案与高效运维策略,成功实现海上风电场电气系统全寿命周期优化,形成了海上风电电气系统优化设计与运行维护核心技术,参与了我国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的示范建设。海上风电研究成果在全国20多个海上风电项目推广。团队共获相关领域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参与制定国家与行业标准10余项。

电气学院获上海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研究团队”、电信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团队、电气学院电子教研室获评上海市“教育先锋号”;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材料教研组、数理学院高等数学教学团队、自动化学院仪控技术及应用研究团队获得上海市巾帼文明岗;电气工程学院电子教研室获2018年上海市教育系统三八红旗集体;数理学院高等数学教学团队、自动化工程学院控制系统教学团队获上海市教育系统巾帼文明岗;电力与信息工程学院获上海市教育系统优秀妇女小家;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获2015-2017年度上海市教育系统模范教工小家等。

2019年4月10日,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举行。会上,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表彰了2017-2018年度上海市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我校荣获首届上海市文明校园称号。根据中央文明办文件要求,从2017年开始教育系统上海市文明单位转为创建上海市文明校园。此前,我校已8次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

上海院士风采馆是全国首家集中展示两院院士风采为主题的专门展馆,是进行爱国主义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院士进行学术交流、探索创新思维的场所。钱伟长、谈家桢、苏步青、谢希德……风采馆所展示的院士可谓星光璀璨,从生活、学习到工作,院士们平凡而伟大的人生经历历历在目。每一位院士都是一本厚重的书,其成长成才成名成家的历程中蕴藏着丰富的精神宝库,与上海杨浦区院士风采馆共建研究生思政教育基地,我们的师生就能接近最强大脑、亲近最强心脏,聆听的大师的声音,感受大师的力量,不断从中汲取营养。研究生思政教育基地的成立对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9月21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认定2020年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教科技厅函【2020】39号),此次全国共认定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58个,依托我校建设的“上海智能电网技术研究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获批立项。这是我校首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实现了我校国家级(教育部)科研平台的历史性重大突破。由此,我校形成了完整的科研平台体系。此次获批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进程取得的重要成果。平台的升级将全面推动我校科研平台与学科建设跨越式发展,进一步发挥高校对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作用。


  


支撑材料及链接:

《东方教育时报》共同抗疫丨上阵父子兵,携手战“疫”义不容辞丨上海电力大学青年学生的战“疫”故事

https://mp.weixin.qq.com/s/pbhmURICdbXKLt5ZGo4gdg

《光明日报》上海电力大学师生:愿做繁星点点 温暖烟火人间

https://difang.gmw.cn/sh/2020-03/08/content_33629233.htm

《上海科技报》若有战,召必回!上电退役学子奋战抗疫前线

https://www.duob.cn/cont/848/207347.html

《光明日报》上电退役学子奋战抗疫前线

https://share.gmw.cn/local/sh/2020-02/18/content_33566679.htm?from=singlemessage

《上海科技报》上海电力大学师生:愿做繁星点点 照亮万里江山

https://www.duob.cn/content.html?id=208148&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光明日报》师有教 教有学 上海电力大学师生远隔千里共战疫情

https://s.cloud.gmw.cn/gmrb/c/2020-03-20/1377342.shtml

《光明日报》上海电力大学:硬核实招打造温度质量并举的在线教学

https://difang.gmw.cn/sh/2020-03/30/content_33700097.htm

《光明日报》上电经管学子:疫情阻碍不了一颗向学的心

https://difang.gmw.cn/sh/2020-03/08/content_33629231.htm

CCTV-1、CCTV-新闻频道《朝闻天下》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生态产业美乡村有“颜”又有“值”

https://news.shiep.edu.cn/3b/fd/c2681a211965/page.htm

《青年报》上海市就业服务专家志愿团成员杨红娜——时刻关注青年需求,陪伴他们成长

https://app.why.com.cn/epaper/webpc/qnb/html/2020-07/03/content_106338.html

《劳动报》匠心筑“梦” 上海市安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工程公司 张雄伟

《https://epaper.routeryun.com/Article/index/aid/3108468.html

“电”亮初心接续奋斗 同心共筑能源电力强国梦——我校举行“‘电’亮初心,不负使命”示范党课

https://news.shiep.edu.cn/1e/a3/c3154a204451/page.htm

《学习强国》【教卫示范党课】上海电力大学:电亮初心 不负使命

https://news.shiep.edu.cn/20/82/c2681a204930/page.htm

《浦东网络电视台》“电”亮初心!上海电力大学“伟大工程”市级示范党课感动师生

https://news.shiep.edu.cn/20/b5/c2681a204981/page.htm

《周到》高校主题教育进行时丨上海电力大学这堂示范党课“电”亮初心!

https://news.shiep.edu.cn/1e/e1/c2681a204513/page.htm

《科学网》上海电力大学举行“‘电’亮初心不负使命”示范党课

https://news.shiep.edu.cn/1e/e0/c2681a204512/page.htm

《新民晚报》“红色足迹、伟大转折——遵义会议纪念馆主题展”上海电力大学开展 临港大中小学生共上一堂思政课

https://news.shiep.edu.cn/11/88/c2681a201096/page.htm

《浦东时报》2版 “红色足迹、伟大转折——遵义会议纪念馆主题展”临港开展

https://news.shiep.edu.cn/11/86/c2681a201094/page.htm

《新闻晨报 周到》红色记忆永不褪色!上海电力大学开展“遵义会议纪念馆主题展”

https://news.shiep.edu.cn/11/89/c2681a201097/page.htm

校党委书记李明福在《光明日报》刊发理论文章《坚持实事求是 勇于开创新局》

https://news.shiep.edu.cn/92/bc/c4299a168636/page.htm

《光明日报》5版:《坚持实事求是 勇于开创新局》

https://news.shiep.edu.cn/92/bd/c4220a168637/page.htm

《中国教育新闻网》上海电力学院:响应讲话精神,不忘育人初心

https://news.shiep.edu.cn/89/e1/c4220a166369/page.htm

《光明日报》8版:上海成立全国首家研究生思政教育基地

https://news.shiep.edu.cn/92/40/c4220a168512/page.htm

《光明日报客户端》依托学校办学特色 助力临港新片区建设 上海电力大学联合临港集团打造人工智能学院

https://news.shiep.edu.cn/24/0f/c2681a205839/page.htm

我校与临港集团联合“人工智能学院”研讨会暨管理委员会扩大会议召开

https://news.shiep.edu.cn/23/26/c3154a205606/page.htm

我校和临港集团联合举办的“人工智能学院”开班

https://news.shiep.edu.cn/22/f9/c3154a205561/page.htm

上海市工人先锋号 电力材料防护与新材料团队

https://news.shiep.edu.cn/00/d7/c3400a196823/page.htm

《杨浦电视台》全国首家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在杨浦成立

https://news.shiep.edu.cn/92/0d/c4220a168461/page.htm

上海市巾帼文明岗 环化学院材料教研组

https://news.shiep.edu.cn/00/d8/c3400a196824/page.htm

(全)上海电力大学2020年校级及以上荣誉汇总表1020(1).xls

2019光荣册.xls

2020年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荣誉登(教师)_20201214.xlsx

电信学院2019-2020年度获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统计表.xlsx

计算机学院2019-2020年度获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统计表.xlsx

继教学院2019-2020年度获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统计表.xlsx

联合党总支2019-2020年度获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统计表.xlsx

马院2019-2020年度获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统计表.xls

团委2019-2020年度获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统计表.xlsx

数理学院2019-2020年度获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统计表.xlsx

环化学院2019-2020年度获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统计表.xlsx

体育部2019-2020年度获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统计表.xlsx

外语学院2019-2020年度获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统计表.xlsx

国交学院2019-2020年度获得市级及以上荣誉统计表.xlsx

(全)上海电力大学2020年校级及以上荣誉汇总表1020(1).xls

2019光荣册.xls

统战部支撑材料.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