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华优秀文化教育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海电力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动与黄浦区妇联对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组建师生志愿者服务队,为黄浦区各街道开展国学亲子教育公益活动。在志愿服务过程中,不仅让参与的亲子家庭受益,而且更好地促进自身的成长,增强文化自信和历史使命感,有力推进我校思政育人工作。
2016年成立公益服务队以来,团队牢牢把握传统文化的“源”与“流”,坚持典以养性为“源”,技艺修身、户外考证为“流”,采用平时积累与集中学习、理论探讨与社会实践、自我修养与教师引导等多种方式带领亲子家庭品国学,读古人,悟人生。
每次开班,都会隆重举行国学第一堂课。着汉服、正衣冠、朱砂开智、击鼓鸣志、诵读典籍等,老师为孩子们示范诵读坐姿、平读法和节奏法。在课堂上,书声琅琅。小朋友们争先恐后地、字正腔圆背诵经典场景无不令人动容。在线上,老师们督促和鼓励小朋友参与每日诵读,为坚持播报的点赞,定期公布诵读星星光荣榜,“不能落后”成为所有参与家庭的共识,有效培养了小朋友持之以恒的精神,成为其最宝贵的人生财富。
每逢传统节日,策划主题鲜明的活动。思圣贤、品诗词、佩香囊、包粽子、剪“福”字、做中国节,成为节日祝福中最深意的表达;走进“嫦娥奔月”那古老而又奇美的神话中,饱含深情地吟诵“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校留学生志愿者热情奔放的民族舞,都成为了亲子家庭中温情的回忆。
一场舒缓而又生动的讲解,演绎着中国古汉字的故事。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经历多少风风雨雨,汉字仍然保持着它的形美与意丰、独特与遐想、苍劲与智慧,也造就了绵绵不绝的中华文化;“城厢点墨,落砚香归”,小朋友们迷上文房四宝,家长们也不甘落后,加入写字行列,使亲子教育达到了真正的效果。沉浸于汉字的“形美意美”之中,享受“楹联”之美、“成语”之美、“诗词”之美,小朋友积极思考,“疯狂”互动,学会吟诗作对,精练运字,做“智慧”中国人。
在户外考证活动中,循行文庙,学习孔子及弟子为人、为学、为友、为政等方面的思想,思索“三十而立……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智慧;漫步于苏州河畔,凝视沿岸的建筑,犹如翻开一本本老作,慢慢地阅读,唯美,柔情和经典;走在上海老街上,望着斑驳的黛瓦粉墙,红柱飞檐,品上老街的茶,听着老街的故事,孩子们感受曾经“清明上河图”的风貌;身入豫园,处处感受中国古老园林建筑的雅致,感动园林主人的孝亲情怀;置身中华艺术宫中的《清明上河图》,巨作中800多位人物栩栩如生,白昼交替,四季分明,惊叹古代艺术与现代科技嵌入的奇美。不仅要欣赏视觉的美,还要触及灵魂的美。老师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孩子去寻找巨作中的“密钥”。眼前的不光是一幅图,展现千年以前的老百姓衣食住行,中国领先世界的黑科技,当时世界第一大都市的城市规划,北宋年间社会百像,还有画家那一番劝谏皇帝的苦心........
此外,服务师生还主动与贫困家庭结对子,长期与帮扶家庭交流,关心关注孩子健康成长,关爱慰问老人。
人生之旅,启于幼,启于家;贵在坚持,贵在正心;重在崇德,重在弘毅,以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