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 共建共享

学校高度重视教学资源有序开放工作,工训中心有创新创业展示活动中心面向社会开放。今年6月,组织开展“临港地区大中小学生同上一堂思政课”,通过“开门办思政”的方式,“遵义会议纪念馆主题展”在我校开展。专程从遵义会议纪念馆抽调来沪的专业解说员与上海电力大学学生志愿者,共同承担展览讲解服务。刚一开展,临港地区企事业单位及大中小学校的预约参观者就超5000人次,影响力持续增长。设立上海电力大学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实践基地,推进“临港大学堂”项目工作,积极融入临港教育发展联盟。社区对学校的文明创建工作满意率达到100%。我校体育场馆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场馆建设达标,器材配备齐全,满足每个项目的教学、比赛及课外活动的需要,人均使用面积达到教育部要求。相关配套设施完备,室内场地的灯光、地板、大屏幕,室外场地的看台、护栏等设施良好。此外,场馆器材的安全保障设施完善,危险项目配有垫子等保护装置,加强了危险器材管理,保证了场馆器材的安全使用,达到了教育部对体育器材和设施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场馆设施的管理制度。明确目标、权利、责任、义务,做到合理、公正、公开,确保了管理制度规范性。体育场地对校内外人员均实行免费开放。在各学院的积极配合下,2019年共计1264人次参加献血,超额完成了全年献血指标。在献血工作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57.有序开放学校教研、文体等资源,积极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社区文明创建等活动。社区对学校的文明创建工作满意率达到100%。

我校体育场馆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场馆建设达标,器材配备齐全,满足每个项目的教学、比赛及课外活动的需要,人均使用面积达到教育部要求。相关配套设施完备,室内场地的灯光、地板、大屏幕,室外场地的看台、护栏等设施良好。此外,场馆器材的安全保障设施完善,危险项目配有垫子等保护装置,加强了危险器材管理,保证了场馆器材的安全使用,达到了教育部对体育器材和设施的要求。制定了详细的场馆设施的管理制度。明确目标、权利、责任、义务,做到合理、公正、公开,确保了管理制度规范性。体育场地对校内外人员均实行免费开放。

通过与杨浦区体育局、宝山区体育局、各级体校、相关高校、中学等加强合作交流,利用专业优势,开展项目合作等,充分发挥服务社会功能。同时通过积极协助举办社会及行业单位体育比赛,努力发挥好服务社会、服务学校对外交流等积极作用。另外,本着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在保障正常体育教学、活动开展前提下,持续做好学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公众的免费开放使用,在方便周边居民健身锻炼的同时,树立学校良好社会形象。

2019年6月11日,“红色足迹伟大转折——遵义会议纪念馆主题展”在我校体育馆正式开展。这是此展首次走进临港,成为上海临港地区企事业单位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共享资源和教育平台。本次展览由上海市教卫党委、上海市教委、遵义会议纪念馆主办,我校以及上海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承办。学校将此次巡展作为学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三圈三全十育人”工作的重要平台,结合党建工作、人才培养、文明文化、“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建设等,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临港是上海面向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在即将迎来建党98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遵义会议主题展览走进临港地区意义深远。上海电力大学将积极发挥区域协同作用,以“开门办思政”为理念,主动融入“三全育人”和“大中小德育一体化”改革,努力提升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为推进临港区域化党建、拓宽地区思政教育资源贡献力量。社区对学校的文明创建工作满意率达到100%。



“红色足迹、伟大转折——遵义会议纪念馆主题展”在我校开展


58.落实献血任务,完成征兵计划,开展拥军优属、双结对、社会捐助、扶老帮困等公益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区)治理。

在各学院的积极配合下,2019年共计1264人次参加献血,超额完成了全年献血指标。在献血工作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学校召开2019年度献血工作总结表彰会上予以表彰。

武装部全方位、多维度开展征兵宣传动员,共向部队输送男兵76名,女兵2名,圆满完成今年的征兵任务,学校获评“2018年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荣誉。6月28日-7月10日组织开展了2018级学生军训工作,开创了由国旗护卫队和退伍大学生士兵带训的军训新模式。根据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通知要求,科学制定2019级学生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训练计划工作方案,完成学校军事课新大纲的修订。依托“国旗护卫队”开展各类国防竞技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组织队员参加上海市大学生国旗班升旗展示比赛、上海市大学生国防演讲比赛、上海市大学生射击锦标赛和彩弹射击团体对抗赛,均获得优异成绩。举办学校第二届12˙1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家国情怀教育深入开展。

武装部加强与共建部队合作交流,助推学校思政或党建工作,在拥军优属工作方面成效显著。9月共接收92名退伍学生,其中83名根据入伍政策复学继续完成学业。武装部积极做好本校复退转军人的安置、优待工作,置办慰问品,对复退转军人进行慰问,并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春节、八一由校领导带队对共建单位开展走访慰问,关心部队发展。学校获评2019年杨浦区拥军优属模范单位,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申报工作也在稳步开展。

校工会全年为2013人次“送温暖”“送清凉”,为37人送上新婚、新育的祝福;为281人次办理补充医疗保障保险理赔共计23.96万元;爱心互助金资助63人次,帮扶金额达13.5万元。贴近教职工需求开展特色服务。与临港地区的普教系统对接,为明珠小学、临港实验中学联系师资,开设声乐、舞蹈、篮球等5门课程,目前筹划在上海中学东校开设击剑课程。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上海市女性创新课堂,让学生从老字号中解读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体验中华老字号的魅力,在生动的课堂学习工匠精神。


我校召开2019年征兵工作动员大会


做好大学生应征入伍及退伍后的相关工作。根据市政府征兵办、市教委2020 年上海高校征兵工作视频会议等文件精神和上级兵役机关工作要求,结合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形势,按照国防部征兵办《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征兵工作的通知》部署要求,以征集高素质兵员为重点,以征兵法律法规为支撑,以征兵工作“五率”考评为抓手,以确保廉洁征兵为底线,全方位、多维度开展征兵宣传动员,2020年我校共征集新兵71人,男兵68人,女兵3人圆满完成今年的征兵任务。学校获评“2019年上海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荣誉。

双拥共建工作。我校与空军某部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2020年我校进一步加强与共建部队协调及慰问工作,坚持每年“八一”及春节由党委书记率领武装部干部到部队拜访并慰问,助推学校思政或党建工作,在拥军优属工作方面成效显著。9月共接收68名退伍学生,根据入伍政策复学继续完成学业。

武装部积极做好本校复退转军人的安置、优待工作,置办慰问品,对复退转军人进行慰问,并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给予关心和帮助。学校获评2015-2019年度杨浦区拥军优属模范单位和上海市拥军优属模范单位。

为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常态化制度化,根据市委组织部、市教卫工作党委组干处工作部署,我校与上海市奉贤区四团镇五四村签订《中共上海电力大学委员会奉贤区四团镇五四村结对帮扶框架协议书》,双方共建联建,发展共促,共同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和基层党建工作协调发展。学校坚持把城乡党组织结对帮扶作为重要的工作平台,立足各自实际和特点,有效整合结对双方在教育、人才、文化、信息、阵地、经费等不同方面的资源优势,本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以“互惠互利、双向受益、共同提高、合作共赢”为目的,全方位、有组织、有重点地开展结对帮扶工作。2019年12月10日,学校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两部门携带慰问品走访结对帮扶单位,为五四村90岁高龄村民送去温暖。走访当日双方还对接下来将要开展的结对活动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