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4 教学科研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的教育改革。完善制度、倾斜资源,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学校形成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上课率为92.76%。

学校规范语言文字管理和使用,以第二十二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了临港片区五校“汉字之美”书法比赛、“汉字争霸”大赛、“读经典,颂青春” 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以及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各项活动,共计有6000多人次参加活动,在学生中普及语言文字规范,助其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组织2018级学生参加普通话考试2219人次,达标率达97.13%。

将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列为学校发展事业的重中之重,举校推进。尤其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学校聚焦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中的瓶颈问题,深挖关键制约因素,研究破解之道。成立了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设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办公室,拟定《上海电力大学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组织机构架构及工作职能(试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大力推进学校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学校全面推进服务国家能源电力战略的学科内涵建设,对接能源电力全产业链,着力构建高效清洁安全发电、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管理三个特色学科群,以点带面,带动学校学科建设整体上水平。编制《上海电力大学校级学科规划方向指南》,从对接国家行业,把脉学科动态,理清自身基础,构造系统特色的角度,顶层谋篇布局,明确发展方向,规范学科内涵,明确了能源电力学科龙发展方向,为学校未来学科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2018年3月,学校成立了上海电力学院高峰高原学科建设与考核领导小组,对各个培育学科进行了年度检查。2019年,学校高原学科建设与学科培育工作主要围绕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校内高峰高原学科培育与基础交叉学科培育三个层级开展。学校在学科建设与培育过程中,注重开展标志性成果培育,注重科研人才培养,以支撑学科能力提升。学校加强对“三中心一智库”的资源整合,不断完善中心的机制体制创新,将上海能源电力科创中心打造成了学校的科研特区——高端人才集聚和高水平成果孵化基地,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

44. 落实以教学为中心,有资源配置、质量监控、工作评价和教学事故处理等制度保障

在线教学期间教务处协同各教学单位,共同直面问题,做好应急突发处理;主动求变,变被动为主动;立足教学改革战略,视疫情危机为机遇;全面推进学校线上教育,形成高质量的规模建设。教务处进行密集研讨,从顶层架构设计,确保在线教学平稳有序进行。


教务处设立定点联络机:

1.建立内部联络员机制,教务处人员分别与每个学院对接,保证学院线上教学问题能得到及时反馈。

2.教务处联络员们全部深入学院,与学院教学院长积极沟通,加入学院教学信息群,实时了解学院线上教学状态。

3.教务处联络员定期与学院进行线上会议沟通,收集学院线上课程的教学数据。

4.教务处联络员对各学院线上教学数据汇总后上报部门领导,及时解决问题并反馈学院。

学校在在线教学工作成尤其总是思政教育工作,书记、校长带头上开学第一课;各学院针对本学院特点制定细则要求:做到授课有方案,紧急有预案;并且对在线教学工作中各种优秀事迹加大宣传,弘扬正能量。

在线教学期间总计推出一系列线上教学规定,确保了上半年有894门数,2194门次的课程顺利完成教学活动,同时向外校开设共享课程6门,共12个学校4564人选课。

学校2019年共有教授、副教授387人,其中为本科生开课的359人,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率为92.76%。

支撑材料:

上海电力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发文.pdf

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2020.xlsx

上海电力大学教学差错和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docx

上海电力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标准.docx

上海电力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实施办法.docx

上海电力大学教务员管理条例.docx

上海电力大学教学督导工作条例.docx

上海电力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范.docx

上海电力大学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实施办法.docx

上海电力大学本科教学工作两级管理职责.docx

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率2020.docx

上海电力大学本科教学检查制度.docx

上海电力大学优秀教学团队评选办法.docx

上海电力大学教师听课制度.docx

上海电力大学优秀主讲教师评选办法.docx

45. 学校语言文字管理和使用规范,师生普通话水平测试达标

积极开展上海电力大学第二十二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组织了临港片区五校“汉字之美”书法比赛、“汉字争霸”大赛、“读经典,颂青春” 中华经典诵读大赛以及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知识竞赛等各项活动,共计有6000多人次参加活动。活动有 “读经典,颂青春”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汉字争霸”大赛、“临港飞普韵,新桃传汉风”语言汉字法律法规知识问答比赛、“墨袭临港,字美校园”的汉字书法之美比赛暨书法艺术展示活动。组织2018级学生参加普通话考试2219人次,达标率达97.13%。




受2020年上半年疫情影响,普通话考试没有举行,但是学校的语言文字宣传依然推进。学校2020年度“汉字之美”书法大赛以及书法艺术体验系列活动于下半年在我校临港校区如期举行。书法艺术体验活动于2020年11月20日在我校临港校区大学生活动中心107举行,活动面向我校全体学生,以工作坊的形式展开,依托我校书画印协会同学与广大书法爱好者开展交流互鉴,同学们相互交流书法艺术书写心得,传授书写技巧,在分享书法艺术魅力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2020年11月27日“汉字之美”书法比赛活动则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个人才华、演绎书法艺术神韵的舞台,比赛分硬笔书法与软笔书法两组,共收到作品40余件,包括楷书、行书、隶书等书体。经专家评选,现场书写组软笔、硬笔书法类共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作品报送组软笔、硬笔书法类共评选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2名。活动通过书法艺术实践促进大学生对中华审美文化认同,激发学生对于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语言文字的热爱,培养他们正确的书写习惯。

46. 推进高水平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机制

2019年,高建办开展制度建设,规范建设流程。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成立了上海电力大学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成立了上海电力大学校务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设立了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办公室(简称高建办),拟定了《上海电力大学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组织机构架构及工作职能(试行)》、《上海电力大学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和《上海电力大学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经费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了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有序推进学校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

强化特色方向,突出顶层设计。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明确了战略目标,要依靠新的发展方式,要推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改革发展,要转改并举。上海电力大学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全面推进服务国家能源电力战略的学科内涵建设,对接能源电力全产业链,着力构建高效清洁安全发电、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管理三个特色学科群,以点带面,全面带动学校学科建设整体上水平。在学校党政的带领下,针对学校学科方向尚不够聚焦,学科各自独立发展交叉互动不足的问题,学校成立了学科规划工作组,由分管学科副校长(符校长)为组长,学科办、高建办会同相关部门和二级学院,集中学习、调研、研讨、交流,形成了学校及二级学院学科规划,并编制了《上海电力大学校级学科规划方向指南》,从对接国家行业,把脉学科动态,理清自身基础,构造系统特色的角度,顶层谋篇布局,明确发展方向,规范学科内涵,明确了能源电力学科龙发展方向,为学校未来学科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依据。

层层压实任务,狠抓落实绩效。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在坚持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层层压实建设任务。在建设过程中,校领导带队到上级部门和兄弟高校调研, 形成了学校高水平建设的例会制度,由高建办负责组织协调,一事一议,及时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问题和难题,学校立足人才强校,突出学科龙头、平台基地保障,依照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究、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相结合,强调各尽其职的原则,将建设任务落地做实。

2019年,学校高原学科建设与学科培育工作主要围绕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校内高峰高原学科培育与基础交叉学科培育三个层级开展。依托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科研处布局了子项目“高原学科建设与学科培育(学科能力与水平提升工程)”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并全面完成了该子项目的绩效考核目标。在学科建设与培育过程中,科研处在学科对标、发展方向聚焦、绩效考核方案、预算编制、机制体制建设等方面积极推进,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科研处完成了2020年“科学研究(学科能力与水平提升工程)”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子项目的规划布局,为进一步聚焦发展,学校将进一步聚焦清洁安全发电、智能电网和智慧能源管理三大学科群展开相关建设工作。在学科建设与培育过程中,注重开展标志性成果培育,注重科研人才培养,以支撑学科能力提升。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中将从国家级创新平台能力提升与学科群创新平台建设两个层级进行布局。

2020年,是学校启动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整体建设第二年。学校顺利通过了上海市教委第一年的建设绩效考核,在此基础上,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市教委、市财政、市财评和第三方事务所对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2020年项目的评审工作。建设期间,为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深化高校改革建设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方案》(沪委办发〔2016〕26号)和《关于本市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意见》(沪府发〔2018〕7号)等文件规定和精神,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学校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立足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三步走”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为导向,谋划新发展。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重大任务为抓手,学科引领、人才强校、平台亮校、教学立校、科研兴校、服务誉校,基础固校,合力共进,在学校全面推进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新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示范标杆为目标,以“新工科”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清洁安全发电、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管理”能源电力链条特色学科群建设为龙头,以体制机制改革和汇聚优质资源为着力点,以解决能源电力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服务国家能源电力战略的学科内涵建设。服务国家能源和区域发展战略,打造“应用型”建设品牌;搭建学科龙,布局新工科,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应用型”国际交流空间;“政产学研用”五维一体,探索“应用型”产教融合模式;深化综合改革,激发制度活力,护航“应用型”大学建设。

科研处对“三中心一智库”的资源进行整合,不断完善中心的机制体制创新,将上海能源电力科创中心打造成了学校的科研特区——高端人才集聚和高水平成果孵化基地。2018年制定并出台了《上海能源电力科技创新中心组织架构建设方案》、《上海能源电力科技创新中心实体化建设方案》、《上海能源电力科创中心重点方向副主任与重大科研创新项目团队遴选建设与管理办法》、《上海能源电力科创中心重点方向副主任工作管理制度》等建设方案和管理办法。

推进高水平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含“双一流”高校建设、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高原”“高峰”学科建设等)。完善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机制,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

按照学校工作部署,数理学院积极推进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学科和专业建设等,完善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机制。2020年,学院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刘永生老师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应用物理学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王莹老师负责的《太阳能发电技术》,获批虚拟仿真类上海市重点课程;曹海静老师负责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获批上海市线下重点课程等。

电气学院依托电力菁英班,推进支撑国际先进电力发展一流本科专业群建设。瞄准新工科的发展方向,针对教育部“双万计划”,积极申报力争获得国家级、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已顺利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并已顺利通过教育部评审。在专业转型、课程体系支撑等方面进行实质性改革,开展优质在线课程培育与建设、探索课题制培养方式改革, 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制定电力菁英班特色课程,有序推进电力菁英班电气特色课程建设、电气一流本科师资遴选与培养等各项工作,落实电气菁英班导师制,为每位菁英班学生一对一配备学业指导教师。

2020年电气学院围绕立德树人,推行核心价值观:通过项目化实践,培养学生团队与开拓精神;开设能源中国等课程,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将家国情怀与核心价值观培养贯穿于知识构建的全过程。学生为本,转变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学习体验为导向,引导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在电力电子技术等8门课程中引入翻转课堂、雨课堂、混合课堂等教学新模式,全面改善“课前-课上-课后”全环节的学习体验与考核方式,上课抬头率高。产教融合,提升职业素养:强化教师授课与企业专家授课、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讲授与讨论的“三结合”教学方式。引进行业名家任德清等主讲行业通识课程;成立由20余名华东电网专家组成的“专家讲师团”,讲授行业最新发展、指导毕业设计与实践,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学院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和技术成果转化,和电力公司、电力设计院、电力科学院、电力设备制造等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其中,学院符杨教授和上海东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中交第三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等企业长期深度合作的基础上,实施的“我国首座大型海上风电场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风电领域形成了标志性成果,也是多年产学研合作的典型成果。坚定产学研合作,可进一步促进应用型成果的产业化、形成更大的社会效益。

电信学院在2019年进行了多项教学改革项目:1项上海市重点教改项目,2门上海市重点课程。校级其中包括3项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3门重点课程,3门课程思政,1门全英文课程,1门在线课程,1个教学团队。为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学院立项了6门课程建设项目和3门在线课程。在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中,包括1项新工科项目,1+1人工智能学院,3项教学成果奖培育项目,3门重点课程,3门课程思政,1门全英文课程,1门在线课程,1个教学团队。

学院坚持强化内涵建设,紧贴行业发展,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做好教学与科研工作。凝练学科方向,积极申报学位点。2019年申报电力物联网工程和能源电力信息智能处理专业学位硕士点。专业硕士点将于2020年招生。建章立志,规范科研管理。制定了《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科研团队管理办法(试行)》和《“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相关培训管理办法(试行)》,规范科研团队和教师培训管理。完善科研平台,建设电力物联网智能感知学科平台,支撑先进传感,通信技术,智能信息处理等学科方向。鼓励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扩大学科知名度。今年我院资助师生参加学术交流会约40多人次,去兄弟院校和企事业单位调研20多人次。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交流20余次。举办“先进通信技术与5G研讨会”,“集成电路暨电力芯片研讨会”等给师生提供学术交流平台。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今年先后与无锡迈微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雷施尔光电信息工程有限公司等公司建立产学研基地,与江苏特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企业共建“上海电力大学特电云智慧用电研发中心”,在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开展合作。

环化学院加强一流本科建设,以打造“金课”消灭“水课”为目标,落实教学质量指标提升工程。专业建设:学院抓住一流本科建设契机,加强专业建设。学院材料化学专业2019年获批市级一流本科专业。中本贯通:与上海市环境学校联合申报的“环境治理技术—环境工程专业中本贯通试点”于2019年3月获批。课程建设:建设混合式金课:学院通过专家指导、校外培训、重点培养等方式加强混合式金课建设。2019年获批校级混合式金课2门,学院培育混合式金课7门,申报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学院大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学院采取一定激励措施,采用专家请进来,教师送出去,开展讲座、网络、示范课程、优秀课程思政案例等形式,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培训、学习和交流。本年度新立项校级课程思政项目2项,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和课程特点制定出3年的课程思政规划。虚拟仿真课程建设:火电厂电除尘器除尘效率测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参与上海市虚拟仿真课程建设。学院加强一流本科建设,以打造“金课”消灭“水课”为目标,落实教学质量指标提升工程。专业建设:学院抓住一流本科建设契机,加强专业建设。学院材料化学专业2019年获批市级一流本科专业。中本贯通:与上海市环境学校联合申报的“环境治理技术—环境工程专业中本贯通试点”于2019年3月获批。课程建设:建设混合式金课:学院通过专家指导、校外培训、重点培养等方式加强混合式金课建设。2019年获批校级混合式金课2门,学院培育混合式金课7门,申报国家一流本科课程1门。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学院大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学院采取一定激励措施,采用专家请进来,教师送出去,开展讲座、网络、示范课程、优秀课程思政案例等形式,鼓励教师进行课程思政的培训、学习和交流。本年度新立项校级课程思政项目2项,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和课程特点制定出3年的课程思政规划。虚拟仿真课程建设:火电厂电除尘器除尘效率测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参与上海市虚拟仿真课程建设。

经管学院由常务副院长潘华、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张艺、副院长侯建朝、院务秘书胡伟、赵文会教授组成的5人申硕工作小组。在校领导、研究生处、科研处等指导下,申硕工作小组凝聚各方资源,暑期全力奋战管科硕士点申报和答辩工作,高标准推进管科硕士点申报的各项工作。6月学院成功举办首届工程管理创新大赛;参与承办的首届“一带一路”高校能源电力商业决策模拟大赛;成功举行2019中国国际能源电力管理创新论坛暨“一带一路”新能源+储能产教融合研讨会。经管学院在学校三大学科群发展规划下,完成了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一体、工商管理和应用经济学为两学科发展规划,重点建设智慧用能、能源综合能源管理等学科方向,为智慧能源管理学科发展提供支撑。出台纵向项目奖励申报奖励办法,制定了《经管学院2020年度国家级科研项目申报组织工作计划》,在10月13日教工大会上进行了动员。秉持系统性、长期性的理念,持之以恒推动国家基金项目培育与突破,力争十四五期间获取国家级项19项,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与上海市电力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等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截止到目前承接能源电力企业委托项目23项,经费达700多万元,服务国家能源电力发展战略和上海市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由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潘华老师领衔,荣获1项上海市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019年上海市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上海赛区决赛,经管学院李春丽老师和计算机学院张超老师共同指导的3支团队,分别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十六届 “挑战杯”上海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经管学院《首例校园类型微电网综合效益分析——基于某高校新校区智能微电网项目》荣获大赛三等奖。王邵萱老师带队、方雨婷等16名同学组成的《打响申城花卉品牌,助推生态岛产业振兴——以园艺村黄杨产业为例》实践项目获得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三等奖。胡伟带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3名同学参赛,夺得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赛项一等奖。还有其他众多奖项不一一列举。

我校第十九届“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表彰活动中,经管学院有2名老师(共10名),分别是李春丽、孔庆宝老师,提名奖老师有4名(共10名),他们分别是胡伟、刘玲、汪洋、谢品杰,两者合计占全校33%。辅导员杨红娜老师荣获上海市育才奖;经管学院辅导员杨红娜代表学校参加2019年上海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进入复赛。3位老师荣获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指导老师市级三等奖,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指导老师1人,“斯维尔杯”BIM建筑信息模型应用技能大赛指导老师三等奖1人,上海电力大学优秀教师1人(胡伟),我校教师教学竞赛决赛一等奖1人等。

自动化学院完成“自动化”一流本科专业申报和《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控制系统设计》、《计算机硬件技术》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工作。“自动化”专业获批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2门课程正在参与学校组织的专家评审进一步申报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完成2019年度上海市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上海电力大学智能发电实验教学中心”的申报工作。

外国语学院积极完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关于学科建设和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年度考核指标;做好2020年学科建设规划论证和预算申报。今年学院科研总经费达到63.1381万元,合同金额62.1381万元,超额完成任务指标。承担学校英文网页翻译。完成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国际交流合作项目考核指标,派出5位老师到英国彻斯特大学进行6个月进修。与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洽谈了学分互认,校党委会建议2020年我校代表团到访该校时签署备忘。

2020年,是学校启动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整体建设第二年。学校顺利通过了上海市教委第一年的建设绩效考核,在此基础上,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市教委、市财政、市财评和第三方事务所对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2020年项目的评审工作。

建设期间,为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深化高校改革建设高水平地方高校试点方案》(沪委办发〔2016〕26号)和《关于本市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意见》(沪府发〔2018〕7号)等文件规定和精神,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学校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立足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三步走”中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为导向,谋划新发展。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重大任务为抓手,学科引领、人才强校、平台亮校、教学立校、科研兴校、服务誉校,基础固校,合力共进,在学校全面推进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新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学校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示范标杆为目标,以“新工科”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清洁安全发电、智能电网、智慧能源管理”能源电力链条特色学科群建设为龙头,以体制机制改革和汇聚优质资源为着力点,以解决能源电力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为突破口,全面推进服务国家能源电力战略的学科内涵建设。服务国家能源和区域发展战略,打造“应用型”建设品牌;搭建学科龙,布局新工科,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应用型”国际交流空间;“政产学研用”五维一体,探索“应用型”产教融合模式;深化综合改革,激发制度活力,护航“应用型”大学建设。

相关媒体报道的网络链接:

https://fzghc.shiep.edu.cn/41/86/c291a213382/page.htm

https://fzghc.shiep.edu.cn/42/6e/c291a213614/page.htm

https://fzghc.shiep.edu.cn/41/8f/c291a213391/page.htm‍

推进高水平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含“双一流”高校建设、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高原”“高峰”学科建设等)。完善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机制,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发展。

按照学校工作部署,数理学院积极推进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学科和专业建设等,完善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机制。2020年,学院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如刘永生老师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计划;应用物理学专业入选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目前正在积极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王莹老师负责的《太阳能发电技术》,获批虚拟仿真类上海市重点课程;曹海静老师负责的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获批上海市线下重点课程等。


支撑材料及链接:

《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我校2020年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申报项目评审会召开》新闻链接:

https://fzghc.shiep.edu.cn/41/86/c291a213382/page.htm

《同心协力 共促发展——我校召开2020年度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推进工作会》新闻链接:

https://fzghc.shiep.edu.cn/42/6e/c291a213614/page.htm

《学校召开2020年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中期推进会》新闻链接:

https://fzghc.shiep.edu.cn/41/8f/c291a213391/page.htm

《上观新闻》学院“升”大学不再简单做加法,上海首个整体建设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的试点高校来了

http://news.shiep.edu.cn/24/3a/c2681a205882/page.htm

李和兴校长作为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代表在上海高校分类评价工作高校反馈会上做交流发言

http://news.shiep.edu.cn/fb/2c/c4299a195372/page.htm

狠抓落实,积极推进——学校召开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

http://news.shiep.edu.cn/06/8a/c3154a198282/page.htm

“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系列报道之二: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抓手,推进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

http://news.shiep.edu.cn/0f/a1/c3154a200609/page.htm

学校召开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暨教育综合改革专题研讨会

http://news.shiep.edu.cn/10/54/c3154a200788/page.htm

学校召开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暨教育综合改革专题研讨会

http://news.shiep.edu.cn/10/54/c3154a200788/page.htm

“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系列报道之五:建设一流专业群 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 推进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

http://news.shiep.edu.cn/13/fc/c3154a201724/page.htm

我校高水平论文取得重要进展

http://news.shiep.edu.cn/14/68/c3154a201832/page.htm

http://news.shiep.edu.cn/18/bb/c3154a202939/page.htm

http://news.shiep.edu.cn/1e/39/c3154a204345/page.ht

http://news.shiep.edu.cn/23/13/c3154a205587/page.htm

http://news.shiep.edu.cn/23/13/c3154a205587/page.htm

聚焦主题主线 任务落细落实 着力推进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我校举行主题教育第八场集中学习研讨

http://news.shiep.edu.cn/1b/2a/c3154a203562/page.htm

守初心 担使命 抓落实 努力建设高水平电力大学——我校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十三次集中学习研讨

http://news.shiep.edu.cn/1d/ef/c3154a204271/page.htm

守初心担使命,全身心投入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建设——我校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第十二次集中学习研讨

http://news.shiep.edu.cn/1d/8b/c3154a204171/page.htm

我校和临港集团联合举办的“人工智能学院”开班

http://news.shiep.edu.cn/22/f9/c3154a205561/page.htm

《光明日报客户端》依托学校办学特色 助力临港新片区建设 上海电力大学联合临港集团打造人工智能学院

http://news.shiep.edu.cn/24/0f/c2681a205839/page.htm

我校获批机械工业清洁发电环保技术重点实验室

http://news.shiep.edu.cn/19/05/c3154a203013/page.htm

学习强国平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科学报》《新民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我校首届课程思政示范课评选活动

http://news.shiep.edu.cn/25/15/c3154a206101/page.htm

我校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获得SNEC2019论坛专家认可

http://news.shiep.edu.cn/11/4a/c3154a201034/page.htm